重度抑郁的儿子被成功拯救,如何化解了他心中的自卑?

202306102247231 768x512 - 重度抑郁的儿子被成功拯救,如何化解了他心中的自卑?

在刘承洛面前的阿辉,今年19岁,正上大学二年级,本应该是充满青春和活力的年龄,却见他低着头,微驼着背,暮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满脸都是无奈和痛苦的表情。从他紧张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花了很大的气力说服自己和妈妈一起来到中心的。

 

“刘老师,我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活得好失败。”这是阿辉跟刘承洛说的第一句话。

自卑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个性特征,它是个体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慢慢形成的。可能与个体的生长环境有关,如贫穷、卑微的家庭环境或不健全的家庭。也可能与父母、老师或周围人的消极的不适当的评价有关。还可能与自身的某些先天缺陷有关。那么,阿辉的自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所有这些,都是我的无能造成的。”在和阿辉交谈的过程中,这句话出现的频率最高。

阿辉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庭人口较多,父母没有什么特别的生活技能,只能靠种几亩地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紧张。雪上加霜的是,在他读小学五年级时,父亲身体出现问题,为给父亲康复,家中负债累累,即使这样也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后,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懂事的大姐主动辍学,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阿辉变得更懂事了,他会积极主动地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是他的性格更沉闷了,不太愿意和人交流。在学校里,因为成绩平平,才艺平平,他几乎被老师和同学忘记了,像个隐形人一样。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阿辉很自责,他觉得都是自己的无能造成的。这些客观因素看似是阿辉自卑心理形成的外部条件,但同样处境的人未必都是自卑的,有的人会在困境中奋起,不屈不挠,与生活顽强拼搏,自信满满。心理障碍的根源是病理性记忆导致的扭曲认知造成的,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生活事件的错误解读,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和阿辉的深入交流,刘承洛发现阿辉头脑中存在扭曲的认知。阿辉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用阿辉自己的话来说,觉得自己特傻、特笨,长相不如别人,学习不如别人,交往能力也不如别人,总之,样样都比别人差。

阿辉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应该不输给任何一位同学。在阿辉眼里,只要别人会的自己不会,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做不到,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半头。

 

为了帮助阿辉改变自责消极的情绪体验,在阿辉列举了自己一大堆缺点和不足后,刘承洛问阿辉身上有哪些优点和值得骄傲的地方。阿辉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自己有什么优点。刘承洛又让阿辉回忆头脑中别人给过他的中肯、好的评价是什么,阿辉沉默了半天问:“刘老师,老实能算作优点吗?”我说:“当然可以。”在我的鼓励、启发下,阿辉终于找出了自己身上的一些优点,如孝顺、懂事、能吃苦、善良等。虽然阿辉寻找自己的优点还很困难,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在以后的日子中,还要引导他继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找到的优点越多,他的自信也会越强。

阿辉说自己在课堂上发言,听到有人笑,内心就会极度不舒服,觉得那是别人在嘲笑他。刘承洛反问阿辉:“如果有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答得不够好,你会笑话他们吗?”阿辉摇摇头。我接着追问道:“如果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有人在笑,你觉得他们是在笑话他吗?”阿辉说:“不是,有时同学的笑是善意的,觉得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如果那个回答问题的人是你,又会怎么样呢?”阿辉这才意识到所谓的嘲笑和讽刺都是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

对于自卑者来说,病理性记忆往往与消极的自我评价有很大关系,如阿辉认为自己很傻很笨,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实际上就在无形中暗示自己在一切方面都是毫无价值的。要想改变他的错误观念,就要通过记忆重组干预,让他学会用客观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问题,能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评价,从而让阿辉意识到他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并非一无是处。

刘承洛在潜意识下找到了阿辉的相关的病理性记忆。阿辉初中的时候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发言时,有同学无意中笑了几声,阿辉觉得那笑声很刺耳,是同学在嘲笑自己,就觉得别人看他的眼光有点异样,而且他还觉得一个人的嘲笑会无限蔓延,导致班里所有同学都嘲笑他。刘承洛对阿辉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帮助他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扭曲想法。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辉将头脑中的应该、必须等扭曲的想法去除,用希望和喜欢等较合理的想法来代替。阿辉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应该不输给任何一位同学,而这是不现实的。刘承洛让阿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当觉察到负面的想法时,可以更理性地选择看待事情和问题的角度。

通过2个月的记忆重组干预,阿辉顺利地返回了学校,他的感觉恢复正常了,也能找回了生活中和同学相处的乐趣,心里的自卑感终于没有干扰他的生活了,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在今后的生活中,阿辉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阿辉学会用更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不断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