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俊是高一的学生,阿俊爸爸反映他最近上课走神,爱犯困。脸上很少见到笑容,成绩退步明显,说过很多丧气话,目前休学在家。
阿俊第一次来咨询室比较拘谨,眼睛不敢正视刘承洛。经过安抚和鼓励,阿俊向我诉说了他的成长经历。阿俊父母离异,现和爸爸同住。他自述记忆中妈妈常与爸爸有争吵,他们离婚后,妈妈去了外地工作,很少来看他。
小时候,阿俊只要一犯错就会被打骂。他记得在幼儿园高年级时,有一次爸爸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用竹棍打自己,旁人看着但都没有阻止。上了高中后,爸爸的教育方式还和原来一样,以打骂为主,爷爷奶奶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和爸爸一起批评他。
进入高一后学习压力大,他感到力不从心,有些懈怠,爸爸发现他成绩退步后发了很大脾气。阿俊想和妈妈倾诉,但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他通话或者来看他,他被爸爸责骂了之后只能躲在房间里哭。他不知道怎么消除负面情绪,憋在心里有一段时间了,这才导致近来的郁郁寡欢。
刘承洛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俊的病理性记忆,在幼儿园升小学期间,他经常挨打。即使碰下水壶这类小事,也会挨爸爸的打。他的外公外婆也是暴力型的,如果他顶嘴,就会被他们打得更严重。大人也没有说清为什么,阿俊也不记得具体的情节,他只知道自己当时是不服气不接受的。刘承洛对阿俊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他感到对以前的经历慢慢释怀。他表示当自己转移注意力、心情平静的时候就会淡忘以前的经历。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俊觉察自我的学习、生活、人际现状。阿俊描述,大家都在学习,听讲,只有他一个人趴着睡觉。因为家庭不和睦令他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小时候爸妈经常争吵、打架,他去劝架,但没有人在乎他的声音和感受。初中毕业后,他就觉得孤单,与以前关系好的伙伴分开。现在想加入集体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怕被拒绝。
场景重建干预使阿俊明晰了自己内心的困扰,充分觉察了自我的状态、与家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在人际中的状态和需要调整改进的方向。阿俊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变得侃侃而谈。刘承洛问到阿俊未来想做什么时,阿俊说想与一群想象力丰富的朋友在一起,因为他喜欢画画和写小说。
初中时,他拿写的小说给同学看,被评价还不错。高中后他也再继续写,但没有给别人看过。他梦想当个画家或兼职小说家,也希望以后可以从事考古学、新闻类的行业。但家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阿俊怕说出来不被他们认可和支持。
他还提到自己很向往旅行、环游世界,喜欢有美丽风景的地方。刘承洛对其爱好和特长表示认可,并引导其学会运用积极有效方式排解消极情绪,鼓励其关注个人兴趣,以提升未来希望感。
在干预中,刘承洛发现阿俊比较明显的一个人际模式特征是求关注。这和他的原生家庭缺失有很大关系,刘承洛在后期的心理干预中同时可以引导其习得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刘承洛首先帮助阿俊梳理清楚了他的社交关系互动模式,同时,探究他人际关系障碍的深层原因,找出根源,并确定好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除此之外,阿俊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刘承洛通过场景重建干预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阿俊进行自我觉察,纠正认知,增加自控力,进而改变行为。以提高他在学业上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记忆重组干预一个多月后,阿俊顺利地返回了学校,他能够逐渐融入集体生活中,和同学的相处中脸上也开始出现了笑容。同时阿俊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关爱的增加和家长的配合,也会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干预效果与未来发展。
阿俊爸爸说在我们的家庭指导中,他才意识到自己没有控制好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困扰。阿俊的爸爸在后期的心理干预过程中自我改变也是非常大的,这对阿俊内心的心理干预起到了很大的正向推进作用。阿俊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也越来越开朗自信,和爸爸的关系也逐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