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什么会出现边缘型人格?家长容易忽视的误区

202308260740031 768x512 - 女儿为什么会出现边缘型人格?家长容易忽视的误区

刘承洛打开了干预记录,准备下一步干预的内容。这时,听见敲门的声音,阿菲走进了咨询室。刘承洛听到一个小小的声音:“老师好!”说完,她已经眼圈发红,眼泪涌了出来。

 

在刘承洛关切的询问下,阿菲向我讲起了这段时间的经历。“我自己觉得我对人特别热情,只要别人给我一点点关心,我都会给他们很大的回报。比如上次我的同桌看到我打喷嚏,递给我一张纸巾,我马上就给她买了些贵重的物品表示我的谢意。没想到她怎么也不愿接受,还从此和我疏远了。现在班上好多女同学都不理睬我,她们觉得我很怪。可是,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我想不明白。”

 

刘承洛对阿菲说:“同学之间,彼此互帮互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帮助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热情和真诚。而你这种过于热情的待人接物方式让同学觉得不自在,他们会不知道该怎样回应,为了避免尴尬,他们可能会远离。”

 

 

阿菲还说,她每次与班上同学发生矛盾后,心里都充满了怨恨,因为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她会到别人面前说那位同学的坏话,有时还会趁没人的时候往那位同学的杯子里倒脏水。

 

 

从阿菲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和同学的交往存在很大的误区。在她看来,别人帮助我,我一定要加倍回报别人,一旦对方不接受自己的心愿,就立刻反戈一击,报复心理马上出现。通过和阿菲深入交谈,我发现阿菲有这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听阿菲自己说,她童年时家境不富裕,经常被别人瞧不起,她经常感到自尊心也受到伤害。后来家里条件好了,童年时期心底的那种长期压抑的被人看不起的意识逐渐浮出来,在同学面前自然要讨回面子了。

 

 

 

在和阿菲一起分析了她的这些行为和心理产生的原因后,我又和她探讨以后该怎么做。我对阿菲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对这个事实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回避,也不能用矛盾方式来解决矛盾。比如同学有难,我们尽力帮助他们,但是就因为一点点举手之劳的事情,就拿钱给人家或给别人买很贵重的物品,给别人的感觉就是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富有啊。自己感觉很舒服,但对方却不一定会接受。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把自己当成对方,感觉一下对方在遇到你这样的情况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阿菲想了一下说:“这样不好,很伤面子。”我说:“是的,既然你都会不接受、不高兴,那么你这样做,同学当然有理由拒绝你了,你也就不能埋怨同学了啊。”

 

 

接着,刘承洛很明确地告诉阿菲,不管是背后说同学的坏话,还是往别人杯子里倒脏水都是不对的,因为有这种报复心理的人,结果都是害人又害己的。对报复者来说,虽然当时感到快意满足,但她的内心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狭隘,人也会越来越痛苦。

 

 

说这些话的时候,刘承洛注意到阿菲听得特别认真,我知道她的心里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刘承洛继续说:“人活在世上,不要总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要问问自己对别人怎么样。另外,能够包容他人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世界有阳光,也有阴影。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试着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学会感动。用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你得到的回报就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阿菲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刘承洛告诉阿菲我会陪着她把这个过程走完,我们一点一点地去更正自己的行为,体会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在过程中去逐步实现,慢慢来,给自己足够的体会和感知。听到这里,明显地感觉到她放松了下来,有了一些自信。

 

 

刘承洛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菲的病理性记忆,比如有一次,阿菲上小学2年级的时候,表妹来家里玩,她很开心,主动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她,表妹不小心把玩具弄坏。表妹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她看来只是很便宜的玩具,自己家里的比这个要贵很多,阿菲听到后感到很委屈,把对表妹的怨恨放在心里。刘承洛对阿菲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她对于过去的怨恨减轻了一些。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菲顺利地返回了学校,在学校里和同学的相处方式恰当了很多,慢慢地也有了自己新的朋友。在她离开中心的时候,刘承洛让阿菲回去后记着我跟她说的话,以后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还可以来找我,阿菲愉快地答应了。阿菲妈妈后来反馈说,她觉得阿菲好像越来越漂亮了,脸上也有笑容了。我知道,阿菲因为宽容,变得美丽了。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