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辰今年13岁,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初中学生本应是活泼好动,展现社交能力的时期,但阿辰的种种表现却愁坏了他的父母。
大约在五年级的时候,阿辰的行为就有些异常,但他的父母并没在意,没想到现在却越来越严重。例如,在家里,从客厅到厨房要绕过餐厅的餐桌,而阿辰必须从餐桌的右手边走,若不小心从餐桌的左手边走了,他必须再回来重新从右手边走。洗手间的毛巾下摆必须笔直地摆放,若别人用了没放整齐,他需要反复摆弄直到下摆笔直了。做完作业后,书本需要按顺序放入书包中,父母给他装好了,他也一定要检查一遍并按固定的排列重新整理。出门前必须检查门有没有锁好等等。为此,阿辰经常浪费大量时间。
阿辰的一系列行为让父母感到困惑、着急,于是,他们带阿辰去进行了检查,专家说阿辰的表现是强迫行为。
正常儿童在幼年时期虽然也可出现一些强迫行为,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消失。而有强迫障碍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不容易出现自行纠正,如果没有让他们反复做这些动作,他们的心里会感到很难忍受,甚至出现情绪激动,只有重复做才能够满足。与成人强迫行为不同的是,孩子对这种异常行为不觉苦恼,也不后悔。
阿辰的强迫障碍与家庭教育有必然联系。阿辰的爸爸经常加班,很少回家,与阿辰的沟通很少,并没有建立和睦的父子关系,有时阿辰对爸爸甚至感到有些陌生,阿辰的教育基本上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在医院上班,严谨的工作态度经常影响阿辰,并且,平时争强好胜的妈妈对阿辰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学习上总要求阿辰考进前三名,生活中也要求阿辰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最好。假如阿辰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妈妈总是进行责骂和指责,没有进行鼓励。如果做得很好,妈妈也不鼓励,而是要求下次做得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常是妈妈对阿辰的要求。
由于妈妈对阿辰的要求近乎完美,使阿辰事事处处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但又缺乏自信,过于刻板固执却缺乏灵活性,形成强迫行为。可以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病理性记忆是阿辰形成强迫障碍的主要原因。
刘承洛在潜意识下找到了阿辰的病理性记忆。阿辰在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要出门上学,妈妈问他,“有没有带语文课本?”,阿辰说“带了”。但妈妈不放心,又问了好几声,还亲自打开书包检查,结果发现语文书没带,马上把阿辰重重地责骂了。妈妈的面容让阿辰很害怕。从此以后,阿辰每次出门都很担心,需要反复检查才能够安心。我对阿辰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他的强迫行为减少了很多,对于自己的强迫障碍有了觉察。
通过两个多月的记忆重组疗法干预,阿辰顺利地返回学校,阿辰妈妈说,他这段时间基本情绪稳定,很少出现之前的强迫行为了。我叮嘱阿辰父母要留意他的状态,如果遇到他们难以处理的情况,要及时跟我们联系。
工作忙碌常常使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很多想法。父母应该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多表扬、鼓励孩子,父母的表扬、鼓励能使孩子感到自信,不要强求完美,孩子尽力了就好。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多与朋友交往,融入同龄人中,让孩子学会合作,并帮助孩子获得同伴的接纳,让其获得有效的自我评价,增加自信,这样强迫行为就会慢慢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