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陷入回避型人格,背后竟藏着父母未曾察觉的真相

98 768x512 - 女儿陷入回避型人格,背后竟藏着父母未曾察觉的真相

一个周末的下午,一位满脸抑郁的女孩走进了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咨询室。

536f1738d9ab4d0aa787591bb304fe6f~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陷入回避型人格,背后竟藏着父母未曾察觉的真相

 

短暂的沉默之后,她缓缓开口,语气相当平静,似乎十分倦怠,情绪低落,似乎没有什么情感反应。

她说从高一起情绪一直不好,总觉得高中生活十分乏味,不愿与老师同学交往,也不愿参加同学们的集体活动。

学习成绩也出现滑坡,直接导致她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她与要好的同学闹翻了,使得本来就不好的情绪变得更加沮丧。

她叫阿妍,是一名高二年级的女生。

父母在她两三岁的时候离异,后一直与生母一起生活,与生父没有任何联系。

小时候,性格开朗活泼,初中后变得寡言内向。

在进一步的咨询中了解到,父母离异后,姐姐曾长期寄养在姥姥家。姐妹关系不好,经常吵架。

她家三室一厅,一室母亲住,她与姐姐住一间,另一间出租给几个女大学生。

咨询时阿妍告诉刘承洛,高一时,因为情绪低落,母亲曾带她到机构检查过,她服用了几天,感到没有效果就停了。

她在咨询中经常讲她情绪很不好,却说不出造成她情绪低落的具体原因。

阿妍说她很少快乐,只有当她与租住在她们家的几名外语系的女生聊天练习口语时才感到较为愉快。

她从小就跟着外教学习英语,所以英语水平很高。

已经很轻松地通过了大学四级英语测试,自我感觉六级英语也不太难。

咨询中她还提到在学生杂志上发表过两篇作品,我看了她的文章,文笔的确很好。

她在班内排名18,较高一时成绩下降了两三名,为此她说很担心,但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并未表现出来,交流中反映出对学习及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自信。

刘承洛在与她讨论咨询目标时,由于她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很明确地说出来是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引起她长期的抑郁情绪,因此我从她生活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对她进行了解,得到了上述一些信息。

由于刘承洛在咨询过程中一直十分热情,对她在外语学习等方面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注意倾听她向我描述她的生活及感受,她的抑郁情绪得到了一定的宣泄,咨询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阻抗,从未出现过迟到或爽约现象。

阿妍两三岁时父母离异,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对她呵护备至,但她似乎对做普通公务员的母亲的辛苦视而不见。

在刘承洛的询问中只知道母亲除了正常上班,一天到晚还很忙碌,对于母亲忙些什么、母亲的情绪情感知之甚少,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同胞姐妹,共住一室,一般的争吵可以理解,但她的描述表现出的对姐姐的冷淡、不屑与敌意难以用正常的姐妹关系来理解。

一位成绩优秀、爱好广泛、能力很强的高二女生不愿参与同龄人的活动,缺少朋友,天天沉浸在莫名的抑郁中,感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这不合逻辑。

因为一点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小事就与自己要好的朋友断交,既不主动寻找断交原因,也不打算主动与对方接触,只是根据自己主观猜测指责对方小心眼,这也说明一些问题。

6149af0eb9a145aa9d9fd26d9822ef0e~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陷入回避型人格,背后竟藏着父母未曾察觉的真相

 

由于阿妍是家中的妹妹,尤其是父母离异后,母亲将姐姐寄养在姥姥家,一手将她带大,母亲对她偏爱是很自然的。加上她学业成绩优异,更是赢得了周围人的一片赞扬之声。因此她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习惯。

在阿妍的意识中,只有她自己的需要与情感,极少顾及他人的情绪与感受,不去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认知产生的行为很难被大家接受。

小学时由于年龄小,加上教师的宠爱,问题还不明显。

到了初中矛盾就开始显现,升入高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失落感会更加显著,造成她的适应不良,影响到她的情绪,导致原本性格开朗活泼的她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刘承洛注意到她谈论姐姐情况时情绪反应较为强烈,有意引导她讲姐妹关系,果然见效,讨论开始没多久她就一反前两次的平静与冷漠,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她一边哭一边说:“本来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就很不愉快,回家还要受她的气。”

“你说你们经常争吵,是为了什么样的事情,能告诉我吗?”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什么都和我争。每次争吵她骂的都很难听,根本就不像是姐姐。”

“看起来你与姐姐的关系对你的情绪影响很大。”

“与同学们处不好,毕竟他们是外人,处不好也没什么。可她是我姐,每天住在一起,每天回家就盼着她不在。她一回来,我心里就很难受,感到很压抑。”

“你是否想过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

“怎么改善?她脾气很坏,现在跟妈妈也经常争吵。”

“比如说,多夸夸她的长处与优点。”

“她哪里有什么优点。”她十分不屑地说。

“一个人是不可能一点长处与优点都没有的,即使是那样,至少你可以夸夸她新买的衣服很不错,新做的头发很漂亮。”

她若有所思,沉默了一会,点了点头。记忆重组干预,在于能够安全、准确地穿过意识防御,直接触及那些被压抑、甚至遗忘的创伤记忆。它像一把精密的钥匙,温和而有效地松动那些固着的病理性记忆,释放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

刘承洛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后,从她的脸部表情变化看,她似乎开始理解姐姐,对姐姐的怨恨情绪逐渐缓解。

刘承洛通过场景重建干预,教她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帮助她体谅母亲独立支持她们两人上学的艰辛,意识到母亲对她的关爱,同时引导她学会关心他人。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刘承洛希望我们的努力能改善她在家庭环境里的感受,使她的抑郁情绪有所好转。

她回去后,主动与姐姐沟通了几次,现在姐妹关系明显改善,她再也不为回家发愁了。

她还按要求安排时间陪妈妈聊天,帮妈干家务,妈妈哭了,夸她长大懂事了。

她还告诉刘承洛,这一段自己有意识地主动与班里的同学们沟通,参与他们的活动,利用咨询中学到的技巧与方法与同学相处,感觉学校生活非常开心,学习也更有劲了。

刘承洛对她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生活学习环境表示祝贺,尤其夸奖她将新学的与人沟通的技巧、方法主动地应用到与同学的交往中去。

得到刘承洛的肯定,她显得更加兴奋。

阿妍还跟刘承洛讲了她们班很多有趣的事情,刘承洛知道她终于从长期抑郁的阴霾中走出来。

01a74b6ae52442a8ad770df6cca3b19a~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陷入回避型人格,背后竟藏着父母未曾察觉的真相

 

在咨询结束一个多月后,阿妍的母亲反馈,近一段时间她像换了个人一样,生活、学业表现都很主动,成绩也很稳定。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