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人格障碍背后的真相,父母都忽略了这个关键因素

43 768x576 - 女儿人格障碍背后的真相,父母都忽略了这个关键因素

正在念高二的阿娟是由她的父母带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咨询室的,父亲把母女俩送进门有事先走了。

4632c111de604194b49c6200f26a08cd~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人格障碍背后的真相,父母都忽略了这个关键因素

 

母亲眉头紧锁一脸愁绪,没等坐下就急切地诉说开了:“这孩子不知怎么回事,打小就那样,每次剪头发都是连哄带骂地折腾半天,剪个头发又哭又闹地简直是要她的命一样。”

刘承洛一边招呼母女俩坐下,一边打量着站在母亲身后有些回避的女孩。

眼前这个女孩中等个头,齐肩的头发衬着削瘦略长的脸盘,紧抿的小嘴撅着一撇一撇地,在母亲诉说的当儿不时地用哀怨的眼神瞟她,那神情透露出其内心的焦灼不安和丝丝的愤懑。

原来阿娟刚转入的那所中学,近来在学生仪表着装方面作了一个新规定:女生一律留短发,头发长度不能超过耳朵下一公分。

阿娟的头发快到肩头了,视为长发要剪去。

学校实行这一规定有一周了,阿娟的头发始终没剪,终于在前天被叫到政教处。

不料,在老师眼里并不张扬的她竟然反应激烈,她连连反驳不依不从。

学校当即把家长找来,其母在规劝不成的情况下,为表明家长是支持学校工作的不袒护孩子,情急之下动手打了她。

这一下阿娟被激怒了,她顿足哭叫:“为什么你们都不能理解我?就是不剪,你们拿我怎么样。”一扭头冲出办公室。

在一旁的老师见状急忙上前拉住她,众人安抚许久她才慢慢平息下来。

一位老师对其母亲说:“不就是剪个头发么,怎么会这样呢,这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带回家去和她慢慢说。”

早上她没去学校,家人亲友的劝说全都无效,就是不剪头发,在家一连待了两天。

许多学校都有要求女生留短发的规定,虽然颇有微词但似乎已约定俗成大家都这么做了。

然而阿娟在叙述事由时,口口声声斥之“无理”,情绪是那样的激愤。

尤其是她多次说道:“你们都觉得这不过是件小事,可对我来说不是小事,小时候我没办法,现在我都快十八岁了,为什么还不能支配我的头发?”

言语中流露出一种似乎受到很大伤害的情绪,这引起了刘承洛的关注。

小时候的阿娟因父母忙于生计,3岁多就被送到幼儿园全托。那时她看到那些招人喜爱的女孩很多人都扎个马尾发心里很羡慕,母亲自然不让她留长发,每次剪头发她就要闹,心里很难受。

“小学3年级之前在一所寄宿学校就读。学生都自己洗头,那时候人小头发洗不干净,大家都剪短发,我也就无所谓了。”

小学三年级时,自主意识开始萌芽的阿娟十分向往寄宿学校外多样的生活,父母受不了她的熬磨终于把她转到别的学校。

她回忆道:“那三年的小学生活是我记忆中快活的日子。我常常把头发扎在脑后,别上各种样式的发夹和头饰,感觉很好。”

“上初中了,大家都要剪短发,也不敢怎么样。初三下学期学习紧张,学校不大管,头发慢慢地留长了。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头发留长了挺好看的,同学也说我留长发比短发好看。”

跨入青春期的阿娟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了,特别渴望赢得同龄人的认可,并注重自己的人际交往。

进高中后,她发现一起玩的同学比以前多了。

她认为这一切都和自己的形象改变有关,长发型适合自己,尤其是一些男生也对她的发型做了肯定的评价,她对自己的相貌有了信心。

由于一些原因,高一念完后她要转学。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在考虑转入哪所学校时特别要了解学校是否要求学生剪短发。

为此,她舍近求远选择了现在这所学校。

没想到入学一个月后,学校规定女生一律要留短发,这对她来说是个灾难。

思虑再三她把好不容易留起来的头发,剪成现在的齐肩发。

59bdd8bafdef4365be1e93b49f44e392~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人格障碍背后的真相,父母都忽略了这个关键因素

 

学校生硬的做法致使其内心的冲突爆发,母亲无奈当众打骂更使性情刚烈的她觉得蒙受羞辱,她引发了过分的自我护卫。

阿娟的愤怒情绪是青春期孩子中常见的情绪问题。

人在被别人侮辱、阻挠、遭遇失败、挫折或自认为受到伤害时容易产生愤怒。

一般愤怒的情绪总是由一些违反个人期望、失去个人价值感以及造成身心痛苦的事件引发的,当然也和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

青春期的孩子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和心理变化,影响到他们对身体的意念和安全感,所以会过分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相貌和穿着,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同龄人的评价。

当自己的意愿受阻尤其是与成年人发生冲突时,就会充满愤恨或沮丧,产生逆反心理,有的表现出冲动、鲁莽、对抗、一意孤行、不守规矩等行为。

阿娟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追寻有着剪不断的头发的情结,学校的要求在她看来是对自己的伤害,似乎失去了自我价值,被师长当众训斥、羞辱,更把她推入应激状态。

事隔几日了,一提起来她的情绪还是很激动。

刘承洛首先运用共情让她宣泄愤怒情绪,等她逐渐平静下来后再与她讨论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我发现她几次说道:“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流露出自主意识中渴望成长的正向因素,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正面引导。

刘承洛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娟的病理性记忆,在童年的记忆中,她害怕的事情就是在幼儿园洗头。

洗头时,阿姨总是一把把她抱过去夹住,因为害怕,她常常要躲。

她害怕高高的水龙头上倒下来的热热的水柱,那水又急又烫她常要挣扎。

每次洗完头,她特别想回家想妈妈。

阿姨说她洗头时闹,要家里给她剪短发。

刘承洛对阿娟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焦虑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她意识到遇上不顺心的事就暴躁,用发脾气、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成熟的小孩子的做法。

从她现在与人交往比以前主动、大胆的现象,让她认识到自己人际关系的改善并不都是外表的缘故。

阿娟开始出现合作的态度。她表示学还是要上的,那么头发是剪,还是不剪?有没有折中的办法?

我们讨论了如下的应对方案:按学校规定剪短发,写封信给校长表明自己虽然不赞成学校的做法,但顾全大局剪了,希望学校考虑以后取消这个规定。

剪一个适合自己脸型的稍长些的短发型。

不剪,先和班主任沟通取得她的理解,再由班主任去做学校工作。

阿娟的情绪起起落落变化急剧,我不期望她一下子就来个180度的转变,到底怎么办得由她自己选择。

在离开咨询室的时候,阿娟高兴地告诉刘承洛她没剪头发就上学去了,老师什么也没说,可她自己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刘承洛叮嘱她:“老师谅解你了,你不能把头发留得太长。”

3b9cfdef805747dc92b642b2a25a576c~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人格障碍背后的真相,父母都忽略了这个关键因素

 

她说:“我知道的。昨天我去剪短了一些。”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