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绫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实习,性格温柔、身材很好的她,很快成了同龄人追求的对象。但是阿绫一个也看不上眼,也不愿与他们谈恋爱。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绫的父母开始着急起来。邻里的大娘、大嫂、大姐们都忙乎起来,没多少日子,就陆续领来一个又一个年轻小伙,但是阿绫总是摇头,说一个都看不上。
阿绫的母亲更着急了,私下里,她一个劲地埋怨丈夫从小对女儿娇生惯养,弄得女儿连对象也不会搞。而她父亲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由于工作需要,阿绫父亲出差到外地去搞一个合作项目。父亲的突然外出,使阿绫进入一个被遗弃的思想状态,整天无精打采,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晚上睡觉也常常失眠,睡着了就做噩梦,总是叫着“爸爸!爸爸”从睡梦中惊醒。
阿绫的饮食和睡眠都受到影响,身体变得日渐消瘦。母亲忙用电话把女儿的情况报告给丈夫。阿绫父亲听后,简单给助手交代了一下工作后,立即启程返家。回家后,他见女儿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不振,怕有心理问题,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后,便陪同女儿前来中心进行心理干预。
在咨询室,刘承洛见阿绫的手挽着父亲的胳膊,与父亲坐得很近,看那情形,如果没有外人在场,说不定会依偎在父亲的怀里。阿绫回答刘承洛的问题时,稍有不易回答的问题,或者觉得难为情时,总要举目求助于父亲,要父亲替她回答。
阿绫告诉刘承洛,她也很想找一个理想的男朋友,但是,她受父亲的影响太深了,总把男朋友和父亲去比较。有一次,经别人介绍,她与一个男朋友相见,男青年和阿绫同岁,已获得硕士学位,身材、相貌也不错,照一般情况来讲,这是个比较理想的对象。但是,阿绫把男青年与父亲比较,总觉得才貌不如父亲全面。特别是有一次她和男朋友去郊游,阿绫突然肚子疼了起来,这竟使男朋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面对捂着肚子的阿绫显得那样不知所措。如此的表现,使阿绫非常失望。
虽然阿绫自知自己年龄一天天大了,不能太挑剔,但是她又害怕喜欢上这个男青年后会失去能干的父亲,因而整天处在一种极度矛盾、惊恐、紧张的心理状态。根据阿绫父女俩提供的情况,刘承洛初步诊断阿绫出现青春期心理发育适应障碍。
这个长长的病名不仅阿绫不知道,就连知识渊博的父亲也不甚了解。为此,刘承洛给他们解释了这种障碍的有关情况。青春期心理发育适应障碍,多见于女生,特别是有躯体化表现倾向的女生。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女生并不少见,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这些女生在年龄上和生理上虽然早已进入青春发育期,但心理发育及角色却长久滞留于开始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呈现紧张、恐慌、不知所措的反应,很难与同龄男生交朋友。
刘承洛对阿绫父亲说:“父母过度宠爱,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心理发育都是一种无形的障碍。”对此,这位学识渊博的父亲深为理解,只恨觉悟太晚。阿绫父亲告诉我,他非常爱自己的女儿,这大概与他的家族中女孩较少有关,自己好不容易有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简直不知该怎样疼爱。
他还告诉刘承洛,阿绫考大学时,本来被外地大学录取,但没离开过家的她,说什么也不想一个人到外地去,后来调整到本城的化工学院就读。现在想起来,可能也是心理障碍作祟。因她从小崇拜父亲,也想和父亲一样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因此,她的社会交往,特别是与男青年交往更是少得可怜。开始,父亲还认为阿绫有上进心,抱着先立业后成家的思想,后来才知道,在阿绫的心里似乎就没有成家的愿望。
由于这父亲的文化层次较高,心理干预进行得非常顺利。刘承洛告诉他,从父母双方来讲,在教育子女方面长期配合不当,很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危机,往往会造成对男生的偏见,像阿绫这样,母亲只充当一个保姆的角色,实质上没有发挥母亲应有的作用。而父亲对女儿过分宠爱,造成阿绫过分亲近和依赖父亲,更影响了她向母亲学习与母亲沟通,没有学到成年女子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像阿绫这样的心理障碍,责任主要在对女儿过分宠爱的父亲。
“有什么办法消除这种青年期心理发育适应障碍呢?”已明白道理的阿绫父亲问我。
刘承洛说,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当阿绫意识到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消除病理性记忆带来的扭曲认知,困扰她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事态发展完全和我预料的一样,记忆重组一个月后,当阿绫以新的面貌回到实习单位后,她能够可以把男生和父亲区分开来,能够接受和男生的交往了。阿绫父亲反馈说,女儿这段时间情绪变得开朗许多,已经有交往的男朋友了。看着阿绫能够回归人生的轨道,经历自己丰富的人生,我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