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下午,阿敏和妈妈按照预约时间来到咨询室。阿敏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行动缓慢,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刘承洛安静地看着她,她迟疑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刘老师,我想问问,我该不该休学?”
原来,阿敏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可她在班里却遭遇到了同学们的孤立。阿敏说:“初二之前,我家条件虽然不好,但对于我好像也没多大影响。但后来,我渐渐发现,家庭的贫困带给我的伤害太大了。我的父母的工作都是社会底层的工作,我爸爸是名交通协管员,妈妈则是名环卫工,凌晨三四点就要爬起床去扫大街。看到父母挣钱养家这么辛苦,我只有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父母经常在饭桌上说,我就是他们的希望,我如果将来没有出路,他们这辈子就没有指望了。父母的话让我心里很有压力。
因为学习刻苦,我的成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也都愿意和我一起玩。可这一切,随着我的身体出现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二下学期,我因为感冒高烧一直没好,输了两天液,然后回到家里静养。那天,班里的三位同学来家里看我。当他们辗转打听到我的家,敲开我家的房门时,彼此都愣住了。等我反应过来,手忙脚乱搬来凳子给他们坐时,才发现屋里很脏乱,连让人坐的空间都没有。特别是妈妈平时爱拿回饮料瓶、宣传页之类的东西,带回家攒起来,攒多了一并给收废品的,得到一些费用补贴家里。而来看望我的三位同学家庭的情况都很好,看到我家里这种情况,都觉得很尴尬。
恰恰这时,妈妈下班了,她身上印有环卫字样的黄马甲特别显眼。我的脸更红了。那三位同学觉得有些尴尬,不顾我妈妈的热情挽留,说了几句话便逃也似的离开了我家。两天后,我回到了班级,心里有些隐隐不安。刚到班里,就看见一群女生围成一圈绘声绘色地讲着什么,一看见我马上就停住了。我心里很不自在,默默地坐到位子上,几句话从那边飘了过来。
“那种房子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黑暗潮湿,散发着一种怪味。”
“她妈真可笑,身上穿着黄马甲,手里还拎着空的饮料瓶。”
听到这些,我的心跳得很快,脸烧得发红,手却冷冰冰的。
“我看她平时傲得很,以为她学习好不愿跟咱们玩儿,敢情是自卑呀!”
“唉,自古磨难出英才,可她除了学习好,还有什么骄傲的呀?”
这时的我感到窒息胸闷,有些喘不出气来了。自那以后,我发现原来和我接近的女生都离开了我。开始的时候也只是有很少的同学议论我,后来,我感觉很多同学都逐渐和我疏远了,就连和我要好的同桌也不理我了。在这种压抑的气氛里,我每天度日如年,学习起来也不能集中精力了。
我在周记里忍不住诉说了自己的处境,也说了些自己的想法。班主任看到后,在班会上批评了这种情况,要求大家都融洽相处,并尊重那些家境稍差的同学。可老师这样做的效果适得其反,一些同学说我竟然还有打小报告的恶习,接下来,我更加被孤立了。
再后来,我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连下课去厕所,女生也要避开我,好像怕我把晦气传染给她们似的。我变得越来越敏感了,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下课后只要一听到附近同学的笑声,就会想,他们是不是又在议论我?更让我伤心的是,我的成绩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班主任找我谈话,我只是回避她,不敢作任何交流,生怕那些同学不高兴。班主任觉得我没有努力,渐渐也对我失去了信心了。
我曾试图和他们说话,但他们不理我。马上就要上初三了,想到要在那样的环境里再待上一年,心里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业上。我跟爸爸、妈妈说要休学,但他们不同意,我究竟该怎么办。
阿敏的个案在目前中学生这个群体里,并非个别现象,很多初中生常常会感觉自己不被同学喜欢,或者不被老师喜欢,缺乏周围人的关心等。他们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有种空虚感,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也会缺乏自信和紧张。如果不妥善处理,这段时期的特殊经历会在人生中留下病理性记忆。
首先,初中生被孤立,是他们在青春期发育过程的一种通常情况。这个阶段是他们个人由外部向内部的一个转变的时期,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觉察自己、觉察别人、觉察人际关系和价值理念,很多问题都围绕自我展开,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和自我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又常常陷入迷茫,处于自我认知的矛盾中,行为也可能发生偏激,因此会有一些消极情绪和出现病理性记忆。
阿敏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她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急于在外部环境尤其是同学面前树立独立自信的个人形象,一旦这种自我独立的诉求得不到对方的认同,便会扭曲地认为对方在抛弃自己,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导致孤立,当没有被接纳时会感到自卑。
其次,压力也是造成阿敏被孤立的原因之一,社会的竞争压力,让父母、教师把压力传递给学生。相当一部分父母和教师往往只看重孩子们的学习,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阿敏就是这样,家境贫困对她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父母的高期望值又使她倍感压抑和焦虑,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恐惧,一旦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她还没有成熟的心智就会遭受创伤。
阿敏被孤立,会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情绪,表面上是因为同学之间不友好的关系造成的,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家庭中不良教育方式出现的病理性记忆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家长会选择转学,但是转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如果在新的学校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所以,要想改变环境,不如先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重组病理性记忆、建立自信才能够面对人生的挑战。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以微笑面对别人的异样目光。每个中学生都在“自我”的认识中挣扎,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阿敏要相信别人的分辨能力,让那些出于盲从心理孤立别人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尊重别人,求同存异,不论是同学还是长辈,在与自我发生冲突时,报以微笑,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一起朝夕相处必定有观点上的冲突。微笑是最有魅力的,善于解决这种冲突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
刘承洛在潜意识下找到了阿敏的病理性记忆。阿敏非常不愿意与父母说话,因为她觉得只要妈妈一开口,她就会感到压抑紧张,比如妈妈抱怨社会上、工作上的现象,或者是父母吵起来,还可能是妈妈开始数落自己。阿敏的妈妈总是对她说,“爸爸、妈妈废物啊,没有本事,千万不要让同学知道,她们就会看不起你,还可能会取笑你。”这句话对阿敏的影响很大,她开始担心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一想到这些心里就会很紧张。我对阿敏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她的自卑感降低了很多。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喜欢有自信的人。只有自己认同自己、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才会被别人喜欢。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贫困时自我否定的态度。通过20次的记忆重组干预后,阿敏顺利返回了学校,阿敏妈妈说,女儿这段时间的情绪稳定,很少再像以前那样自卑紧张了,也能和欣赏自己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在和阿敏妈妈的沟通中,她妈妈也明白了日常频繁的自我否定会对幼小的孩子的内心形成病理性记忆,她也表示自己以后一定改正。阿敏能够通过心理干预的帮助重新找回自信,让自己能够勇敢地面对别人的言语,明白了只有努力地磨砺自己,才能打造出一个宠辱不惊的心境,才能更好地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受到伤害的时候,要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采取逃避或暴力反抗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人际交往贵于交心,不必为不值得交的朋友耿耿于怀。看到阿敏能够重新树立信心、不卑不亢,以自己的优秀品质赢得同学的尊重,刘承洛相信,一个崭新、阳光的女孩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