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休学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拯救抑郁症的女儿?

20230114141415 768x512 - 她休学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拯救抑郁症的女儿?

阿媛上初三了,这对学生来说,是人生当中一个很关键的时期,然而阿媛的状态却令人担忧。半年多来情绪低落,无法继续学业,甚至流露过轻生想法。阿媛的父母心急如焚,爸爸甚至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带着女儿四处检查。但是阿媛的状况却一直不见好转,虽然不再提到轻生,但精神状态依然振作不起来,很难返校学习。阿媛的父母看到14岁的女儿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后,带着阿媛来到了中心。

 

初见阿媛一家,根据他们在咨询室里的语言行为表现样貌神态、位置、当时的互动,已经感觉出来他们的家庭关系存在问题。阿媛独坐一隅,神情淡漠,好像一切与己无关的样子。爸爸表现得很焦虑急切,妈妈则神情冷峻严肃,不苟言笑,没有与家庭成员及我有眼神交流。几乎是爸爸一直在不停地叙述阿媛出现问题前前后后的情况,说到伤心处忍不住落泪。妈妈则无动于衷,甚至对爸爸的流泪有些鄙夷似的,白了他一眼。

阿媛一家爱的通道显然是不通畅的,在他们的关系里面,缺乏爱的流动,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虽然爸爸一直在表达,但他的表达也只是单向的,而且只是一种自我焦虑的表达,并非一个真正的爱和沟通的发起。

经过访谈了解到,阿媛出生后不到三个月,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无人照料,被爸爸妈妈送到姥姥家照顾。阿媛的妈妈是一个不太会表达情感的女人,由于长时间没有和阿媛在一起生活,女儿见了她也不熟悉,经常从她身边跑出来,扑向姥姥的怀抱。妈妈渐渐地从母亲的角色里退了出来,完全让权给姥姥。

后来,阿媛在姥姥的照顾下慢慢长大,开始上幼儿园,上小学。姥姥很爱阿媛,但是同时又对阿媛很严格,对她有很多限制,姥姥觉得这样管教是为了阿媛好。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阿媛经常被小朋友欺负,但又不会反抗和自我保护,只会哭泣。姥姥知道了,并没有安慰和保护阿媛,反而责骂她不听话,招惹是非等等。

阿媛的性格变得有些孤僻,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也不会和人打交道。到了初中后,阿媛回到父母身边生活。但由于长期没有在一起朝夕相伴地生活过,阿媛与父母的关系很疏远,和父亲还略有交流,和妈妈之间极少交流。有时阿媛会冲着妈妈大叫,父母能觉察到女儿对他们的不满。他们想做点什么来补偿,但似乎做什么都不了解,他们感到非常的迷茫和痛苦。现在的阿媛变得更加自闭,抑郁,无心学习,几乎没有了社交,也不想出门,唯一爱做的事情就是上网,而且拒绝父母进她的房间。

 

阿媛一家的问题比较复杂,刘承洛试着来理解他们家庭的情况。阿媛从小缺乏母爱,母亲情感表达匮乏,又没有足够的喂养和照顾以及情感互动,阿媛的安全依恋没有建立好。在阿媛内心,爸爸妈妈是缺席的,姥姥承担了父母的角色和功能。虽然姥姥很爱阿媛,但严格和苛责的管教方式无法将这种爱意传至阿媛幼小的心灵。

因为父母和阿媛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没有在阿媛心中植入那颗爱的种子,所以阿媛长大后会不断地验证自己的感觉,感到父母不爱自己,不关心自己,表现出来就是低自我价值感、悲观、对未来绝望、感到生活无意义等抑郁症状。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孩子,如何能自由地呼吸、快乐地生活和学习?但阿媛潜意识中还是渴望父母的爱和温暖的,渴望爸爸妈妈能够陪伴她,而且潜意识中她也不希望和父母分离。

阿媛的整个家庭都是有问题的,要拯救阿媛,需要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同时从整体着手,让他们各归其位,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发挥该角色的家庭功能,让爱在家庭各个成员的内心流动起来。但一般来讲,家庭是不具备这样的认识的,父母只看到孩子出现问题了,很少意识到他们自身所要改变和承担的部分。很多时候,家庭的某个成员会承载着家族的使命而生病,因为心理障碍会打乱这个家庭的规则,让整个家庭关系在矛盾中混乱起来,不得不寻求干预的方案。

 

阿媛的心理障碍让他们一家终于在一起了,但那只是形式上的在一起,他们的情感和爱却没有在一起。她的心理障碍将爸爸妈妈带到了咨询室,让整个家庭接受指导,当然这一切是发生在她的潜意识层面的,并非她所能察觉到的。

经过近20次的记忆重组干预后,阿媛和她的父母经过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冲突,怨恨,直至彼此原谅,和解。但他们都挺过来了,尤其父母意识到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住。在爱中自由呼吸的阿媛,已经复学,并慢慢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当然,这个家庭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他们仍在磕磕绊绊地修复家庭的创伤,他们家庭的成长之路还很长,但他们已经启程。祝福阿媛一家前路美好。也祝福所有的家庭,所有寻爱的人们,爱有所归。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