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老师,我真拿阿雪没办法。”这是阿雪妈妈走进咨询室的第一句话,话里透着几分无奈和焦虑。接着,她向刘承洛讲述了阿雪的感情历程。
阿雪今年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到校第一周,就和本班的男生阿刚一见钟情,互递情书,两人经常放学后不回家,一起游公园,玩电子游戏。阿刚家境富裕,有时还会带她去一些高档娱乐场所。不久,这些情况被学校获悉,班主任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通知了双方的家长。阿刚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退出了这段感情。阿雪的多次示好都没有理睬,慢慢的,她开始怨恨阿刚,两人的关系就此结束。
但不久,她又对本班的班长阿华产生了好感,经常借故接近阿华。在她的主动进攻下,阿华与其之间的关系渐渐地有了发展。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及时对两人进行批评教育,阿华决定与她分手,叫阿雪不要来纠缠他,她为此痛哭了好几天。如今,又和一位名叫阿凡的男生好上了。
现如今,虽然早恋这个词在中学校园里已经不算是什么太新鲜的字眼了,但像这样频频早恋的学生似乎很少见。阿雪进入咨询室的时候,刘承洛注意到她打扮得很新潮,脸上也显现出与她年龄不符的成熟,但刘承洛总感到她的成熟背后好像隐藏着什么。我单独和阿雪沟通时,她对我有明显的阻抗,整个沟通过程中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刘承洛,一言不发。刘承洛能理解她,因为经常有老师找她谈话,她已经漠视了这种形式的教育。
为了消除这种咨询过程中的阻抗心理,刘承洛在沟通的时候尽可能与她打成一片,让她觉得刘承洛与班主任是不一样的。我了解她的兴趣、爱好以及崇拜的偶像,并试着就这些话题与她进行沟通,逐渐地她把刘承洛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
“我觉得恋爱的感觉很好,我喜欢被人爱、被人保护。”阿雪开始向刘承洛敞开了心扉,她缓缓地道出了她的内心世界:“我家只有我一个孩子,父亲是个领导,很少在家,母亲性格很柔弱,身体也不好,经常生病。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别人都夸我懂事。其实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被父母宠爱,自由地玩耍。那年年底,父亲回家的时候,我对父亲特别依恋,抱着他的腿说永远不让他走,但父亲还是回单位了。每次父亲回单位,我就非常难过。虽然父亲经常告诉我要坚强,要懂事、成熟些,我也努力照着父亲的话去做了,但我并不快乐,我还是特别希望父亲在身边。”
刘承洛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雪的病理性记忆,她6岁时,住宅楼起火,大家争先恐后地往外跑,母亲也拉着她向楼下跑去。那时大家都很慌乱,有许多父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往外挤,母亲和她不时地被挤到墙角,动弹不得,那时阿雪吓得哇哇大哭,心里非常羡慕别的小孩有父亲的保护。我对阿雪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她开始意识到自己频繁的感情行为其实是因为缺少父亲关注的缘故,而柔弱的母亲也给不了这种安全感,于是外表成熟坚强的她内心一直渴望获得父亲般的关心。再加上她发育较早,因此,她非常想接近、了解男生,特别是一些高大、成熟、能力较强的男生。通过场景重建干预,我指导她如何和周围的男生进行正常的交往。
记忆重组干预一个多月后,阿雪顺利地返回了学校,她已经能够把兴趣、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及与同学的正常交往中。同时刘承洛告诉阿雪的父亲尽可能地多抽出时间与她进行沟通,多陪伴她,能让她拥有父爱抚平心灵的创伤,可以更好地帮助她从对于感情的依赖中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