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人际障碍?

20220209185043 768x511 -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人际障碍?

18岁的女生阿璐,是高三的学生。阿璐是个学习态度认真,性格开朗大方的女孩儿。妈妈带她一起来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她显得异常紧张,说话时嘴唇还不停地哆嗦。为了消除阿璐的紧张情绪,刘承洛微笑着给她倒杯水,让她坐在沙发上,并教给她简单处理紧张情绪的方法。几分钟后,阿璐的心情平静下来,刘承洛示意她把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说出来。

 

阿璐说,她很喜欢交朋友,身边也有几个非常能谈得来的好朋友,她们相处得很融洽。可是,从这个学期开始,她发现自己对其中的一位同学阿芳有些不一样,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天冷的时候,两人常常挤在一张床上取暖。慢慢地她还发现自己对阿芳的感情有点特别,不像对其他几位朋友那样能放得开。只要阿芳有事情没来上课,自己就会莫名其妙地牵挂着她,害怕阿芳会出什么问题,上课都会走神。而且,每当看到有男生喜欢阿芳并对阿芳有所表示时,她的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难受。

阿璐很急切地问:“刘老师,你说我的心理是不是不太正常?我不想这样下去了,你能帮帮我吗?让我的学习生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刘承洛没有正面回答阿璐的问题,我问她:“阿璐,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心理不够正常?”阿璐说:“这样的感受我以前从未体验过。我对我的好朋友感觉都差不多,心里也能平静,学习时很少想到她们。可是,现在我似乎对阿芳特别依恋,看书时有时会想念她,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害怕自己的学习会受到影响。”

听了阿璐的自述和回答,刘承洛想阿璐烦恼的真正原因可能是,阿璐给自己贴上了交友异常的心理标签,激活了之前的病理性记忆,由于她过于担心自己的这种交友心理不够正常,从而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潭。阿璐过于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认为友情不能占据学习时间,这种扭曲的认知也会让她学习时焦虑不安。

刘承洛询问阿璐:“你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为什么唯独阿芳对你的吸引力最大?”阿璐回答道:“在我的这些朋友中,阿芳最出众。她长得漂亮,多才多艺,而且她还很善解人意,在我不开心的时候,她总是设法来安慰我。此外,我们两人都很爱学习,都喜欢听一些古典抒情的歌曲。”

刘承洛微笑着说:“这不奇怪啊,在你的众多朋友中,阿芳是能力很强、很优秀的,而且阿芳和你的共同点较多,脾气相投,你自然会和她的关系好。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倾向于和那些有能力的、善解人意的、有包容力的以及和自己有许多相似特点的人交往。这符合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阿璐问:“我和阿芳交往这么久,为什么我以前对她没有这种特别的感觉呢?”

刘承洛告诉阿璐这种心理体验产生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阿璐现在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情感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心理上具有叛逆性,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在情感上越来越远离父母,甚至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二是心理上的闭锁性,青春期的男孩儿女孩儿在这一时期情感之门悄悄关闭,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埋在心里。然而人活在世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类的一个不能缺少的需要。与父母关系的淡漠及心理上的闭锁,使很多来访者的内心都感到很孤单,由于缺少这种归属感,会让他们特别想找到一个能理解自己、能倾听自己心声的知己。对阿璐来说,阿芳正是这样的合适人选。她们互相关心,互相理解,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这就为她们之间关系的亲密创造了土壤。

听到这里,阿璐如释重负,表情也不如刚才那样紧张了。她说确实是这样,以前和妈妈的关系很好,喜欢和妈妈拥抱,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妈妈说说。可是自从上了高中后,她几乎就没和妈妈拥抱过,更没和妈妈深入交流过。

 

阿璐对阿芳的情感依恋是一种正常的交友需要。国外的心理学家将人际的交往分为五个层次,生存交往、安全合群交往、认知协同交往、情感依恋交往和个体价值实现交往。其中情感依恋交往也称感情互酬交往,即人际的互相信任、亲近、思念、关心、抚慰和激励等感情交往,是人际一种较亲密的情感交往,也是人际一种较高层次的交往。因为人类常觉得内心荒凉,期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而青年朋友羞于向父母启口,朋友便成为重要的精神寄托,这是十分合理的。

所以像阿璐这样的交友体验,许多人都曾有过,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多见。不过,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他们能够接纳和认可这种感觉,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并把这段友情作为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而阿璐则不同,她一方面渴望拥有这样的友情,但又不能坦然接纳这份友情,内心担忧这种友情不太正常,这就导致了她目前痛苦状态的产生。

刘承洛在潜意识下找到了阿璐之前的病理性记忆。阿璐小时候,她的妈妈经常管教她交朋友的事,总告诉她该跟男孩子保持距离。阿璐问妈妈的时候,妈妈说了很多男孩讨厌的地方。阿璐感觉在心里对男孩有了厌恶的感觉,逐渐在她的身边都是女孩的同伴。她一直和班里的男同学没有什么互动,长大后也渐渐不想去交男孩朋友。刘承洛对阿璐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阿璐多日来积压在心头的重负释放了很多。

不过,阿璐还是有点儿担忧地问:“刘老师,在学习时我时常会牵挂她,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我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下降。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学习状态呢?”

刘承洛对阿璐进行了场景重建的干预,阿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她说:“刘老师,当我在场景重建中放松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没有太关注自己对于阿芳的思念,同时我对担心自己的学习会受到影响的想法就减轻很多。”

 

除此之外,阿璐也深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海量的对男性诋毁的信息充斥在她日常使用的应用中。刘承洛引导她去选择一些正向的信息阅读,推荐她看一些人物传记和纪录片。阿璐每周都会向我汇报上周的收获,然后我们也会解读一些她理解不了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阿璐逐步地学会了客观辩证接收信息,她手机上应用推送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视野和格局都开始向上提升了。通过20次的记忆重组干预,阿璐顺利的返回了学校,她可以轻松自如的对待亲情和友情,她也开始期待自己的爱情的来临。

“人的一生,不单是为了学习和责任而活,那样人活得就太苦太累了。有些时候,我们要学会放松身心,要学会去享受一些东西,以滋润和丰富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我们要学会去享受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更要懂得如何享受亲情、爱情和友情。尤其是友情,它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人倾其一生去寻找,可能也没有找到真正的知己。而你却幸运地找到了,这是一种莫大的福分,应好好享受和珍惜才对。情感、学习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割裂,本为融合,用心体会。”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