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食障碍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中的心理障碍,女孩偏多。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的来访者,通常要求由父母陪在身边,这能让刘承洛更全面的了解这个家庭的问题,来与父母一起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家庭关系变得井然有序。
出现心理障碍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在读初二的阿红是一位进食障碍的来访者,她有一个关系过度亲密的妈妈和一个被排斥在外的爸爸。阿红与妈妈形影不离,住在一个房间,而爸爸则因为工作和身体问题,自己单独住在一个房间。
当刘承洛提出“这样做是否恰当?”的疑问时,爸爸的回答是,“这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但如果真有什么坏处,我们就改。”阿红的反应则是:“这有什么不妥?我不愿意改。”
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阿红和妈妈之间的“纠缠不清”,而那个远离家庭的父亲不仅用行动配合了这样的一种关系,而且在心理上也默许了。
通过深入沟通时,爸爸对女儿的成长作出了全面的描述,包括她是如何出现心理障碍的,似乎认定自己的理解就是事实。这也是缠结的一个特点,代替别人思考,代替别人感受,然后认定你就是这么想的。
过度保护这个概念里包含了很多现象,包括家人之间的过度关注、排外等。相应的,几乎家庭成员都会在想法和行动上担负过多的责任,在感到负重的同时,彼此又有了很多诸如感激、无奈、愤怒、内疚等复杂、矛盾的情感。刘承洛见过的进食障碍来访者在谈到障碍的影响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对不起父母,可一提起父母的贴身保护,他们又愤恨不已。
还有另外一个女孩阿静,她是在高中时患了厌食障碍,进入大学后开始住院,情况很快得到改善,但后来又呈现出暴食的倾向,失控的感觉让她很痛苦。一次,她约定在吃早饭的时候主动和同学在一起,然后一起去上课。接下来,阿静有两次成功了,但这仅限于早饭,晚上她还是吃上就很难停下来。她和爸爸联系了,爸爸立刻决定第二天早上过来陪她吃饭。爸爸的行为让她感到自己很无能,是个不正常的人。也就是说,过度保护把阿静变成了一个困在心理障碍里的人。
有人说:“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纽带。”这句话从另一个方面正好形比喻了进食障碍来访者的难以处理的情况。
当一对父母把焦虑的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全部身心要为孩子付出一切时,常常已经成功地避开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可孩子却变成了替罪羔羊难以脱身,心理障碍便这样被延续下来了。
刚上初一的的阿晖在会谈时提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那样做,如果让别人不高兴怎么办?那他还不又要不回家了?”接着,平素谦和的阿晖失声痛哭,开始说出父母之间的争吵,而自己又是如何用心地创造机会让两人变得融洽。
另一种回避冲突的情况常见于父母和孩子在障碍较量的过程中。当母亲坚持要出院3个月的阿东按饮食计划吃饭时,父亲看到气鼓鼓的女儿,为了不让女儿发怒,便会柔声细语地当起和事佬,说女儿已经很努力了,确实已经吃了很多。这番话使母亲的坚持变得很无力。看似化解了母女的战争,实际上却支持了心理障碍模式的重新开始。
青少年要从对父母的依赖、对家庭的依赖到离开父母、进入外面世界的变化,那么,家庭也要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如果家庭仍然延续以前的互动模式,试图解决孩子青春期的问题,势必要受挫。
阿红的爸爸最擅长讲道理。厌食之前的阿芳确实是个听话和懂道理的好孩子,而当她开始抗拒妈妈的过度干涉,抵抗爸爸安排的大量学习项目的时候,爸爸则开始更多地讲道理,到头来,失控,暴力,内疚,更耐心地讲道理。但问题还是问题,直到阿红发现不用再听父亲讲道理的法宝,患上厌食障碍。
虽然心理学上非常强调婴幼儿期及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强调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能力感建立的重要性,但青春期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实践表明,青春期如果可以成功过渡,通过专业心理干预可以重组幼年时曾遭受的病理性记忆。如果不能成功过渡,即便之前的发展很顺利,仍可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损害。
进食障碍被一些学者解释为孩子在青春期与家庭的分离,它让家庭陷入危机。只要危机被有效处理,不仅孩子在重获健康的同时可以真正地成熟起来,家庭也可以一起获得成长。
父母可以试试对号入座,检查一下自家的状况是否与上面的情况类似?接下来,给家里的几种关系按重要性排序,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父母与上一代祖辈的关系等。对结果的解释是,如果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没有排在第一位,就可能出现问题。
把家里的矛盾逐一列出来,哪怕是模模糊糊觉得不妥的问题,试着把它们分类放入上述几种关系中去。之后,看看这些问题哪些是父母要负责的,哪些是孩子可以负责的,明确责任。
青春期的孩子会尝试在很多方面要权力。比如上面例子中的阿晖,虽然只有14岁,却声称要操心柴米油盐,俨然一个家庭主妇。妈妈对此的反应是难为孩子了,都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她对孩子代替自己的位置虽感内疚,但却采取默许的态度。
所以,父母要有一个合适的收放度,哪些是父母一定要负责的,哪些是可以让孩子做主和尝试去负责的。这个过程是在父母的合作下完成的,它也有重建夫妻联盟的意味。
如果父母发现了家庭关系中的问题和联盟的重要性,但还是受困于固有的模式,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关系紧张,孩子出现了心理障碍。这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的帮助一定是明智和必要的。如果夫妻发现两人的关系真的陷入了危机,那么寻求夫妻指导,有效地面对冲突,不管结果是分是合,都可以让孩子从中解脱出来,更可以给孩子一个榜样,冲突是可以有的,只要积极有效地处理,或分或合的结果都不会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