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心理异常背后的秘密?这个被父母忽略的关键因素

102 768x512 - 女儿心理异常背后的秘密?这个被父母忽略的关键因素

一个秋日的午后,刘承洛正独自坐在咨询室内埋头整理着手头上的咨询记录,门突然被轻轻推开了,闪进来一个外表文静、表情却略显拘谨的女孩。

daeac6587ebc4ae6a1c56b98020732f7~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心理异常背后的秘密?这个被父母忽略的关键因素

 

她的脸色似乎比窗外的天色还要阴沉抑郁,还未开口说话,眼眶里便早已盈满了泪水。

也许是出于对刘承洛比较生疏的原因,她始终低着头,显得有些局促,双手不安地放在两膝之间,不停地绞动着衣角。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猛然抬起头来,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刘老师,近来我总感到特别心烦。我想请教您,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应对呢?”

刘承洛示意她把烦心的原因继续说下去,她却迟疑了一下,又低下头去,沉默不语了。

“您的谈话,让我感到很亲切,对您有一种信任感,所以我想和您更多地说一些事情。”

随着沟通的深入,女孩的心事似乎变得渐渐明朗起来。

原来,问题的原因在于女孩的父亲。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就管我很严。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可惜他没有文凭。在不用文凭的年代,他凭借自己活络的头脑当上了厂长。也许父亲那时是爱我的,他每次出差都会带上我,我因此常常有机会随他乘飞机去各地旅游,这在当时的同龄人中是少有的,当时的确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可能父亲心目中对父爱的理解就是这种物质上的满足和给予吧。可惜,好景不长,没有文凭的父亲很快从官位上掉了下来,加上厂子恰好倒闭,父亲由此一落千丈,下岗沦为看门人。”

“父亲认为这都是没有文凭造成的,转而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对我的要求从此更为严格,脾气也变得越发古怪难测起来,他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打骂我,甚至还限制我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使得我从小就没有朋友。在他的粗暴管制下,我个性的棱角渐渐地变钝、磨平。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厌恶回家面对父亲。上了中学后,这种压抑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渐渐地由压抑变为了反抗,我开始学着去反抗、报复。”

沟通到这里,刘承洛的心情也变得与女孩一样沉重,刘承洛开始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一次关于亲子关系方面的难题。

刘承洛由此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多年来,她自尊心上受到的沉重伤害。

然而,我也留意到,女孩在沟通中父亲对她的种种不公和无理打骂,话语中饱含着愤恨的词汇令人触目惊心。

这令刘承洛在同情之余,又滋生出丝丝的隐忧。

思虑再三,刘承洛决定先和女孩的父亲进行一次家庭指导。

cc3c5ebcb8dd42f7b9aad15f0a5c4d84~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心理异常背后的秘密?这个被父母忽略的关键因素

 

这位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和行为偏差。

从思想方面说,他有着浓厚的封建家长式的作风,认为女儿和自己之间是纯粹的从属关系,压制女儿的独立想法,对她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其听命于自己,漠视她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女儿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更不允许女儿违背自己的意愿与规定,甚至还施以粗暴的惩罚,毫无尊重可言。

表现在行动上,女儿成为他情绪宣泄的替代对象。

当他面临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无法得到适当排解时,当他寄托在女儿身上的厚重期望被现实无情击碎时,他选择了女儿作为自己郁闷情绪的替罪羊和牺牲品。

这是一种典型的置换迁怒的心理现象,心理上已经发展成熟的成年人,面对他人的迁怒往往易于接受和谅解。

但是对于情感上敏感、脆弱的青春期少年来说,这就是一场暴风骤雨。

自我意识逐渐萌醒、逆反心理日盛的他们无法接受情感方面突如其来的袭击,会由此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抑或过激的行为来。

正如本例中这个看起来温良顺从的女孩,也学会了反抗和报复,甚至以小小年纪便结交男朋友的方式,来试图弥补自己残缺的家庭关爱。

在学习上,女孩没有丝毫的目标和动力,她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学习就是为了完成父亲未曾实现的期望。这一切,是做父亲的所始料未及的。

刘承洛向这位父亲指出,孩子是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作为家长,应该注重理解和尊重女儿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

为人父母者和子女之间更需要的是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应是情感上的粗暴统治和压制。听着刘承洛的分析,父亲沉默了,似乎是若有所悟。

她依旧沉默寡言,然而她的表情让我读懂了她的内心世界。

每每提及母亲时,她眼中始终闪烁着亲情的光泽,而话题一旦转向她的父亲,却似乎又引发了她满腹的委屈,不多时便已是泣不成声。矛盾真的是不可调和的吗?该如何消除父女俩长期存在的情感隔阂呢?

刘承洛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引导她意识到在这场家庭矛盾中,父亲不理解女儿是事情的诱因,而女儿对父亲同样地不理解构成了矛盾的另一主线,她将着眼点只固着在自己所受的委屈上,却忽视了父亲从干部沦为看门人后的心理感受,两代人相互间的不理解使得事情愈演愈烈。

因此,建立起父女间的情感和接纳彼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刘承洛提示她有意识地从生活细微处感受父亲给予她的温馨关爱,尤其着重引导她切身理解父亲工作角色变化后产生的心理落差。

干预临近结束时,女孩开始主动向刘承洛讲述起记忆中能表现出父亲慈爱一面的生活片段来。

不久之后,在离开咨询室的时候,她给刘承洛看了一张生日照片,照片中,点燃着生日蜡烛的蛋糕营造出一派浓浓的温馨气氛。

女孩娇憨地勾着父亲的脖子,她的脸上挂着阳光般绚烂、纯净的笑容,使刘承洛很难把她同昔日那位郁郁寡欢、愁云满布的女孩儿联系在一起。

50c5a40f91414556be0f049e731c8334~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女儿心理异常背后的秘密?这个被父母忽略的关键因素

 

望着这个寻回幸福的女孩,刘承洛欣慰地笑了。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