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子出现强迫型人格?父母不知道的5个教育误区

54 768x513 - 为什么儿子出现强迫型人格?父母不知道的5个教育误区

高一年级的男生阿辰来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咨询室,在准备陈述自己的问题时还是迟疑了一下,不放心地补充了一句:“刘老师,我说的事儿您可别笑话我呀!”

5ab6294ba43e4a0da4919eccd704fbc2~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为什么儿子出现强迫型人格?父母不知道的5个教育误区

 

在刘承洛诚恳地鼓励下,阿辰讲述了自己多年来难言的苦恼。

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阿辰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发现自己裤子前面的拉链没有拉好,他就立刻随手拉上了。

可是,就在他抬起头来的瞬间,猛然发现正从身旁经过的一个女同学似乎看了他一眼。

阿辰立刻感觉浑身一阵发热,一种难堪的羞耻感袭上心头。

他低着头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似乎感到就要大祸临头了。

他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可耻,并且猜想这个女同学肯定要把这件丑事告诉别的同学,全班的人很快都会知道自己的丑事了。

上课以后,他始终心神不安,一直没敢抬起头来。

好容易等到放学,他赶紧跑回了家。进了家门就脱掉了校服裤,换上了一条没有拉链的运动裤。

直到这时,他才觉得心里平静了一些。

可是,从此他再也不想穿这种带拉链的校服裤了。

时间一长,妈妈感到很奇怪,可是无论妈妈怎样追问,他也不肯说明原因。

就这样,他一年四季只穿运动服类的衣服,而且渐渐地连运动背心也不敢单穿了。

即使只在炎热的夏天,如果背心外面不套上外衣,就觉得羞耻难堪,无法忍受。

只是在初中的时候,因为年龄小也不很注意衣着的修饰,所以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影响学业和人际交往,并且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高中。

但是,到了高中以后,阿辰和同龄人一样也开始注意服饰的审美了。

所以,他渐渐地开始讨厌自己的怪问题,可是却又无法消除穿上校服裤的羞耻感和恐惧感。

而且一些同学也发现了他穿裤子的特殊选择,于是每当同学问到这件事的时候,他都感到十分窘迫,紧张心慌,甚至脸红冒汗。

他甚至担心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事情,所以,他又开始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过去,自卑的情绪也越来越重。

尤其在和女生交往的时候更感到自卑、不自然,不敢迎视女生的目光。

其实,他一直都有与女生交往的愿望,只是不能控制自己的羞耻感,而且往往由于自己不自然的表情举止使得女生也感到不知所措。

这种反复体验的难堪处境使他觉得与女生交往真是受罪。

在校园生活里,他感到痛快的时刻就是在足球场上,拼命追赶足球和奋力射门的时候。

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越来越坏的情绪使阿辰没有心思努力学习,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父母也为此很着急,经常指责他“没出息,不争气”。

特别是父子之间为此闹到相互不能说话的地步。

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改变这种倒霉的命运了,决定放弃高中学业。

终于在一天放学后,他离家南下了。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潮里,他还无法自主生存,几天后又只好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父母的身边。

在进行陈述的整个过程中,尽管阿辰是用几乎绝望的语气讲完了自己的痛苦经历,但他仍然盼望刘承洛能给他带来生活的转机。

9c92c4b763684ea89ad80769b1a93d62~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为什么儿子出现强迫型人格?父母不知道的5个教育误区

 

其实,阿辰的问题并非不可解释的问题,而是由中学生常见的青春期心理方面的困惑所引发的。

这种对校服裤的恐惧心理是在扭曲想法基础上,不断强化而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阿辰的强迫人格倾向起了重要的催化、固着作用。

当孩子进入中学之后,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才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的世界。

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一些性格内向、在道德上又苛求自我的青少年,对于有关生理的问题就更加在意。

这类学生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特别是在道德方面小心谨慎,唯恐自己犯什么错误,而对自尊心的维护又往往过于强烈,习惯于关注和体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引起情绪的波澜,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对自己否定的评价。

因此,这类学生对于生理的问题也容易陷入强烈的探求冲动和敏感羞耻、强烈自责的矛盾之中,而且又会常常因为找不到解脱的办法而产生适应困难,干扰学习,降低生活质量。

阿辰在课间休息时及时系好裤前的拉链是一种注重仪表的良好行为,是很自然、很正常的行为。

当然,如果说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也只是没有注意回避一下周围他人的目光,多少有一点不够雅观就是了。

但是,由于一时疏忽没有顾及周围的环境,也不是道德品质的问题,更不是什么羞耻的丑事,根本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和自责。

而阿辰却很在意地把在公众场合拉上裤前的拉链和生理联系起来,又把生理和丑恶、道德败坏紧紧地连在一起,自然也就一定会感到非常羞耻,无地自容了。

这种强烈的羞耻感给阿辰带来的是伴随躯体反应的情绪冲击,所以这种痛苦的情绪反应一下子就记录在潜意识中,以及引发这种痛苦情绪的情境。

一旦再次接触带拉链的校服裤的时候,创伤记忆就会迅速让阿辰陷入同样的羞耻恐怖之中。

在阿辰看来,是由于校服裤导致自己出丑,所以自然就迁怒于校服裤,于是在阿辰的脑子里,只要远离了校服裤也就远离了丑事。

所以,他看到校服裤就反感、不舒服,更不用说穿在身上了。

这种自我防御的行为虽然使他暂时消除了羞耻感,却由此强化了逃避校服裤的恐惧心理。

由于盲目逃避的行为强化了自己惧怕的信号,所以阿辰就始终不能再穿上带拉链的校服裤了。

从表面的现象看,他惧怕和回避的已经不是所谓“可耻的行为”,而只是“校服裤”了。

因为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对裤子的厌恶和回避,只记住了“校服裤”。

这种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关注强化了他对“裤子”的在意,因此同学们对“裤子”的疑问和关心使他难以承受。

而且,感觉羞耻的信号也逐渐出现泛化。他厌恶回避的对象不再只是“校服裤”而且对运动背心、运动短裤,甚至短袖汗衫也觉得不舒服,不愿意穿了。

这种心理重负使他觉得比别人低一等,特别是与女同学的交往更无法自然进行,不敢迎视女生的目光,担心女生可以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心中可耻的念头。

这种状况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使他在学习生活中处处退缩。

然而阿辰毕竟是一个很要强的同学,自己没有能力使他无法悦纳自我,只好采取进一步逃避的办法,放弃高中学业,离家出走。

但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可以断定,即使阿辰没有回家,他的心理障碍也不会自动消除,他还将沉浸在痛苦的泥塘之中,因为他的创伤记忆并不会由于他的逃避而得到好转。

这种心理上的未完成事项会继续影响他的生活质量,羞耻焦虑的阴影会一直笼罩着他的心境。

刘承洛对阿辰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阿辰憋了几年的泪水终于流出来了。

阿辰原本就是一个聪明的同学,而且拥有改善自我的强烈愿望。

他在刘承洛的帮助下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一段时期的记忆重组干预,逐渐走出了认识的迷雾。

终于有一天,他在老师的期望下勇敢地穿上了久违的校服裤,坐在了教室里。

ffa62ece2ac1475896711d0a372f2e4a~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为什么儿子出现强迫型人格?父母不知道的5个教育误区

 

在蔚蓝的天空下,阿辰又可以轻松地抬起头来走路了!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