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周末的上午,刘承洛接待了一对母女的远道来访,知道了满脸愁云的阿洁身上发生的蹊跷的故事。

阿洁16岁,高一新生,有点内向,不爱交往,一门心思学习。
小学时候成绩一直是尖子生,自己发誓一定要考上好的初中,结果真的成功了。
升入初中后,同学都是尖子生,自己一下子找不到感觉了。
就在这时候,阿洁开始为自己脚上有臭味而不安,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要回家。
每次回家来没完没了地洗脚。家里人都说根本没有臭味,可阿洁就是没完没了地洗脚。
后来,开始跑校。
再后来,慢慢地不再担心脚臭了。
谁知,走进高中的校门不久,阿洁的问题又冒出来了,又开始为自己的脚臭担心。
宿舍里谁一议论有味,就觉得好像是议论自己。
而且走在校园里,仿佛别人也用怪怪的眼光看自己。
别人只要一说悄悄话,就以为是议论自己,慢慢地,阿洁不愿去上学了,而且身体总出问题。
父母不知道孩子得了什么问题,就开始到处带孩子检查身体,也不管用。
于是,预约后母女来到了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咨询室。
阿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母女的诉说,凭着心理咨询的经验,刘承洛对阿洁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判断。
场景重建干预之后,阿洁说心里轻松了许多。

大约一周后,刘承洛接待了她们的来访。
阿洁比上次精神了许多,说感觉好多了,不再担心脚臭了。
在和阿洁的父母交流中,他们说孩子真的不再为脚臭担心了,学习也比较安心了。
他们不知这是为什么,不知刘承洛给了孩子什么帮助。
上次的场景重建干预中,很明显地揭示了阿洁的心态问题。
一是对自我的否定意识。她不能接受自己,由此陷入不安紧张甚至恐怖的负面自我心态中。
二是对生理想法的否定意识。
她对自己的生理想法不能接受,甚至是害怕,这又会加剧对自我的批评。
这样负面的自我否定心态,在面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由于自己不能接纳自己,就感到别人不欢迎自己。
于是,就出现幻嗅现象。于是,关于脚臭的幻觉,成了不受欢迎的象征。
在前面的场景重建干预中,刘承洛的引导就是为了帮助阿洁进行心理调节。
首先是使阿洁的自我变得正向起来,同时,引导阿洁对自己的生理想法比较坦然地接纳。
于是,关于脚臭的幻觉失去了象征意义,阿洁也就不再为脚臭而担心了。
由于场景重建干预中意义不一定要对来访者说明,我只和阿洁的父母大致说明了孩子的问题根源所在,说明关于脚臭的担心,反映了孩子不能接纳自我,以及对生理想法的困惑。
同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帮助孩子调控自我期望,学会接纳现实的平凡的自我。
二是,母亲和女儿适当进行有关青春期方面的沟通,引导孩子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理想法。
随后,刘承洛和阿洁再次进行了场景重建干预。
刘承洛知道,阿洁开始变得正向起来,心灵有了阳光。
随后,我们又讨论了一些她关心的问题,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帮助阿洁对自我有了进一步的接纳。
离开咨询室的时候,阿洁已经有了满脸的阳光。
后来的一次通话中,阿洁的父母告诉我,阿洁在学校的生活很好,也不再有过去的担心,每次休假回家都很轻松。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样,一旦找到了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