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女儿抑郁崩溃,妈妈用这个方法2个月打开了她的心结

31 768x430 - 17岁女儿抑郁崩溃,妈妈用这个方法2个月打开了她的心结

阿欣是即将升入高三的女生,性格偏外向,综合能力较强。

6dd89198515f44c2aac3397567e7bdf9~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17岁女儿抑郁崩溃,妈妈用这个方法2个月打开了她的心结

 

英语特别好,曾作为市里一些涉外活动的现场翻译,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及外国友人的称赞。

她的父亲是经济师,大学毕业,任职于高校。

母亲退休在家,现在主要任务是做家务。

此次来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咨询室,是由阿欣主动提出来的。

阿欣是由父亲陪同而来的,开始咨询时,我先让阿欣的父亲描述一下想要咨询的内容。

他说,发现阿欣有问题是在4月份。

她经常头晕,身体素质不好,体质差,并且很容易与父母争吵。

父亲说:“阿欣没有时间观念,这是我们争执的焦点。她每天晚上弄到很晚,并且在很晚的时候播放音乐听,将声音弄得很响。因为我们住的是老式公房,隔音效果不好,所以影响到了隔壁及楼下的邻居。”

父亲又说,以前没有注意到阿欣的这些问题,现在好像一下子发作出来了。

说的时候,父亲露出满脸的苦涩和无奈。

阿欣看起来很有青春活力,人长得很漂亮。

她一开始就不同意父亲的说法,情绪非常激动。

她的主诉就好像完全与父亲所说的无关。“我认为爸爸说得不对。他脑子里想的都是费用。我感到与他们之间有代沟。”

“她要用零用,我们还是给她的。”阿欣的父亲解释说。

“不错,在社会实践时,爸爸是给我零用。但是我没有花零用的权利。如果我说不出花零用的正当理由,就是说我没有按照他们想象的那样去花零用,他们就会责备我。”

“我是希望她能把零用花在该用的地方。”阿欣的父亲说。

“他就是希望我不花零用,为他省零用。我用零用有计划性,我感到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同学也说我会享受,知道如何花零用。但是父母不这样看。他们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我个性自主,不喜欢被控制,可他们一直要管我!”

阿欣接着说:“我听音乐,就算时间很晚了,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邻居。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写作业要写到很晚。学习累了,我就通过这种方式放松一下。但是他们还认为我是在读小学或初中,对我管头管脑的。”

阿欣显得越来越激动。可以看出,阿欣与父母的这种冲突已经由来已久了。

阿欣刚进高中时成绩不好。后来,慢慢赶上来了,达到了中上水平。

她认为自己的适应能力还不错,但是,阿欣取得的成绩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老师不承认她,以前的同学也不相信她的进步,所以,阿欣觉得非常难过。

她说:“我有了成绩,可根本没有人承认我。我以前成绩不算太好。但是过去真的很重要吗?人会变吗?如果会,为什么过去的同学不说我好,就连我的爸爸、妈妈也不相信我。”

阿欣有一个姐姐在美国读书。这给阿欣带来很大的压力。

阿欣一直觉得父母更喜欢姐姐,所以对她总是不满意,从来就不会给阿欣一点鼓励和赞赏,阿欣对此感到心中不平。

阿欣的父母行为传统,家教方式还是典型的家长制,什么事都是他们说了算。

比如布置房间,名义上阿欣有自己的房间,但是实际上好像这房间还是父母的。

阿欣异常激动地哭叫着:“既然是我的房间,我应有权利。”

阿欣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语气充满了对父母的不满。

父亲陷入了沉思,说:“我思想传统。你需要什么我们给你。现在好像我们自己的心理也有障碍了。她的自主要求,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阿欣的父亲显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他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程度。

初次会谈中,刘承洛主要以倾听、同情、支持的方式,了解阿欣的更多情况。

刘承洛也把阿欣的一些想法以适当形式转达给阿欣的父亲,他说:“我不知道他对我们是这么看的。我也没有注意到以前我们一直是以批判的方式对待她的成功的。今天谈话让刘承洛明白了许多,也更多地理解了阿欣。”

初次咨询后,刘承洛发现有必要弄清整个家庭的互动关系。

于是,刘承洛要求阿欣的妈妈在下次咨询时也来参加,进行家庭指导。

阿欣及父母都如期而至。阿欣的母亲看起来身材弱小,脸上常带有微笑。

她在咨询室见面说的话就是:“刘老师,你帮帮我们,把女儿看好。她有很严重的心理障碍了,我们根本没法与她沟通。”

接着,她又说了许多女儿的不是,比如阿欣不知道体谅父母,不领父母的情,脾气很不好,很容易生气激动等。

阿欣说,妈妈很传统。她总是对我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我看管很严。

比如今天下午,我要去找同学打羽毛球,妈妈开始没说什么。

但是五分钟后,妈妈又说:“不行,我要出去,你不能出去。”结果阿欣不开心。

事实情况是,妈妈要陪外公去外面,但她没跟阿欣说。

客观上,阿欣的感觉是,妈妈不让她做她想要做的事。

妈妈一直说阿欣不听话,爱生气。

阿欣反驳说:“妈妈根本就不了解我。妈妈做事一直是这样。比如喝绿豆汤,第一次妈妈给我端来一碗很稠的绿豆汤,我对妈妈说,我喜欢汤多些,米和豆少些。妈妈答应了。但是下次又是同上次一样,汤很少,米和豆很多。并且妈妈一定逼着要我吃下去,说对我身体好。但是,我就是不想吃。如此十几次,几十次。我不能忍受。所以,当妈妈再端绿豆汤给我吃时,我会条件反应地叫起来:不要,端走!”

妈妈为此说女儿不领情,女儿却说妈妈不了解她。

问题也许是妈妈有爱心,却不贴心。

现在摆在这个家庭面前的是关于装修房子的问题。

阿欣的家庭是老式公房,是比较小的两室一厅。

阿欣的房间里堆积了一些父母及爷爷的东西,阿欣的母亲常常在阿欣的房间里收拾整理,也会整理阿欣的东西。

阿欣不喜欢妈妈翻看自己的东西,为此,阿欣一直抱怨自己的房间没有使用权利。

提出要将自己的房间装修一下,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清理一下;以后自己的房间由她自己来整理。

阿欣的父亲说,装修要花很多费用,对于这样的老房子不值得。

阿欣说:“我需要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以便更好地读书,迎接测验。”

但是阿欣的父亲舍不得花这笔费用,为此,阿欣与父母几近闹翻,达到无话可说的地步。

阿欣多次宣称要搬出去住,不与父母住在一起。

家里有地方住,却要到外面租房子住,阿欣的父母是不愿意把费用花在这方面的。

但是,他们看到这样闹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答应给她的房间再装修一下。

但是在装修问题上又出现了分歧。

女儿说,这是她的房间,她有权利自己选择怎样装修、布置、包括地板选择、电脑台定做等。

但是,父亲好像习惯于自己做主,不与女儿商量,就自己去打听情况,给阿欣的感觉就是不尊重她。

阿欣在咨询中显得特别激动,伤心欲绝。眼泪不停地流下来,声嘶力竭地呼吁自己的权利。

妈妈坐在阿欣的旁边。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嘴里说:“你看看,刘老师。她就是这样的。在家里也是这样与我们闹的。”

爸爸坐得稍远些,一脸无奈,但是又觉得有点冤。

他不停地向阿欣和我解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传统教养方式是根深蒂固的。

阿欣说,他嘴上说可以改变,可以给她需要的东西,但是在行动中又会按照原来的习惯进行。

c3639015646b4118a91a39e7e4f133df~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17岁女儿抑郁崩溃,妈妈用这个方法2个月打开了她的心结

 

会谈中我们探讨了咨询目标。

阿欣的父母希望阿欣做到早上准时到校,晚上注意时间安排。

与父母谈话时态度好一点,不要总是一副拒人千里、浑身带刺的样子。

阿欣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可以做到。

阿欣希望父母能够多理解她,给她更多的自主。

但是她说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信心,她不相信父母会发生改变。

所以,她对刘承洛说:“我没什么问题,如果你能够让爸爸妈妈改变想法,你就成功了。”

说话的口气和妈妈很相似,都是只看到对方的问题,而没有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阿欣的父母一直说女儿有心理障碍,但是阿欣却说父母不理解她,不尊重她,干涉她太多,她没有丝毫的权利。

这是一种青春期少女常见的反抗,是一种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抗争。

这种“抗争”从13岁起,18岁差不多达到高峰,有时持续到二十几岁。

对“斗争”的双方都造成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和伤害。

青春期的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无论对于哪一方都是困难的。

从青少年看来,自己已经长大,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求老师、父母尊重自己,产生了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强烈要求自主的意识。

而父母仍习惯于将孩子当作儿童看待,要求他们顺从、听话。

这种态度的不相容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和青少年的反抗。

而长时间的反抗情绪往往使他们产生仇恨心,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的负向后果,如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如果青少年能设身处地地从父母角度看问题,理解父母的爱,学会体贴父母,那么,好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但是,需要指出,有时父母更需要去理解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一点发展心理学,这样,在面临此类问题时就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类关系了。

不至于造成双方明明真心相爱,却无法和谐相处,麻烦百出的情况。

这个家庭互相通报了近来的情况。

总的来说,阿欣与父母之间的敌对情绪已经缓和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咨询中可以更加平心静气地诉说发生过的事,不仅谈到对方的过错和对自己的忽视,也能够反省自己的做法,谈到所感受到的对方做出的努力,这比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阿欣所主张的完全自主与父母所提供的机会之间还是有一定的鸿沟。

为此,刘承洛给阿欣的父母讲解了阿欣这个年龄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刘承洛在咨询中对他们所做出的尝试给予了鼓励,希望他们进一步发展下去。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现在他们家庭的情况得到了很大地改善,阿欣与父母之间能够有更多的心平气和的交流。

父母觉得阿欣比以前温顺了许多,阿欣说父母比以前更多地支持她,给了她更多的权利。

阿欣的学习也比较顺利。

本案例中,问题看似是孩子的,但是问题根源却来自整个家庭。

然而,观念的改变是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

这个家庭都需要一定时间去重新建立信任,在实践中解决原来的冲突。

a7889c9d85cd4f9b8f8b1b542d11492b~tplv tt origin web:gif.jpeg? iz=58558&from=article - 17岁女儿抑郁崩溃,妈妈用这个方法2个月打开了她的心结

 

刘承洛正是要帮助这个家庭搭建起心灵理解的桥梁,促进他们更好地沟通。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