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个回避型人格的孩子走出来?我是这样开始的

202308260740021 768x512 - 如何让一个回避型人格的孩子走出来?我是这样开始的

“我想休学。刘老师,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休学吗?”

 

 

这是阿林见到刘承洛说的第一句话。阿林坐在我的面前,他低着头,神情非常沮丧,宽大的黑T恤扎在裤子里,显得很消瘦。

 

 

“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想休学吗?”刘承洛想弄清楚他想休学的真实原因。

 

“因为我想,这样下去,我肯定考不上大学。”

 

阿林是高三的学生,初中毕业之后考入本市的一所重点高中。可是,自从上了高中,他发现以前他最拿手的科目慢慢变得不那么拿手了,很多同学的成绩超过了他。更可怕的是,他发现他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是考试的时候,他的脑子里都会出现一片空白。他的愿望是考名牌大学,现在看来这是毫无希望的。所以,他想休学一年,明年再参加高考。

 

 

问题很明显,阿林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如果一个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他的成绩只有一种可能成绩下降。阿林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想选择逃避,那就是休学。我很清楚对于阿林来讲,如果不解决他的根本问题,哪怕是休学一年,考取名牌大学依然只是梦想。

 

 

其实,阿林的恐惧情绪与他精神上的紧张也是分不开的。他把自己定位在要考名牌大学,也许这个目标对于班级里一些成绩比较出色的同学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对于阿林目前的情况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那么不可能的目标不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会使阿林丧失信心,产生了想休学的念头。

 

 

以前在初中里,阿林是一个佼佼者,他的成绩哪怕和学校优秀的人相比,他仍然可以很自信。但是在高手云集的重点中学里,尤其是像阿林目前这种情况,他在班级的排名位置偏后,如果再将自己的成绩与班级里拔尖的同学作比较,该有多大的压力啊。所以,我帮助他对自己再重新进行正确的定位。首先应该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如每次考试使自己的名次进步一点点,而不是一下子就把目标锁定在名牌大学上。只有成绩一步一步地进步了,名牌大学才有可能,否则它仅仅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目标。

 

在阿林和刘承洛的谈话中,我注意到,阿林一直低着头,眼睛偶尔朝墙上扫几眼,从不正视我。

 

“我可能是身体不好,我吃不下饭,人总是没有精神。”阿林继续说,“我总觉得早上醒不过来。”

 

看来睡眠也有问题,刘承洛想。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希望找到导致心理问题的病理性记忆。

 

 

刘承洛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林的病理性记忆,原来,阿林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迷恋上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播的全是关于外星人的科幻小说,情节非常刺激也非常吓人。每次听完这个节目之后,阿林往往吓得连晚上上厕所都害怕。在开门的一瞬间,他甚至会把自己想象成节目里的主角,门就是一个黑洞,也许他会突然之间消失在黑洞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开着台灯睡觉。有时父母看见他房间灯亮着,就过来帮他把灯关了。他会马上醒过来,等父母走了之后,再把灯打开。有时候,他也想改掉自己这个毛病,就强迫自己把灯关了。可是结果总是彻夜难眠,最后只好把灯打开。他不敢告诉父母,更不敢告诉同学,怕人家笑话他,一个男孩子会怕黑。晚上睡不好,早上醒不过来,如此的恶性循环,使他几乎要放弃自己的学业,导致他想用休学来逃避现实。

 

 

 

 

 

刘承洛对阿林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让阿林宣泄了他的恐惧心理。使他意识到,所有的恐惧也就是这么多,他的恐惧感减少了很多。能够让阿林理智地考虑一下,他所担心的事会不会发生。如果发生了,周围是否可以寻求帮助,结果会是怎样。就算他不想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并不是他一个人承担着。

 

 

 

等到阿林的认识慢慢转变之后,我们开始商量具体的措施。首先是关于他的睡眠。要求他养成一个积极的睡眠习惯,固定时间睡觉,固定时间起床。睡觉前给自己积极地暗示,醒来之后马上起来,用冷水洗脸,刺激自己马上清醒。其次是关于学习,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明确目标,具体到每天的学习任务,实现一个目标之后,就打一个钩,看看自己一天完成的学习任务,由此培养自己的信心。同时让阿林与其父母交谈,把这个情况讲清楚,消除内心的顾虑。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在离开中心的时候,他告诉刘承洛,他的睡眠状态已经得到了改善,恐惧的感觉基本上消除了。他说他目前的目标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他离开我的咨询室之前,我们还约定了,如果有好消息,他一定告诉我。我微笑着看着他离开,因为刘承洛心里很明白,他已经开始走出人生的困境,而这一步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