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洋是一名高三年级的男生,在一次模拟测验后,他的父母发现他整天情绪低落,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刚开始,家里人认为他是一时的情绪问题,因为这次模拟测验他考得并不理想。
可阿洋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家里人跟他说话他也爱理不理的,更不想继续读书了,现休学在家。
于是阿洋的父亲带阿洋来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咨询室。
初次见到阿洋,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也没有年轻人应有的蓬勃朝气。
在预约记录上阿洋的主要问题写的是学业不适应,是由其父亲代为填写的。
可是在咨询过程中刘承洛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刘承洛首先问了他的一些学业情况,他觉得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他也想好好学习考个大学,只是现在他的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总在胡思乱想。
刘承洛问他都在想些什么,阿洋迟疑了一下,过了一会,他才很慢地说:“我总在想自己就要去世了,读书考大学对我已没有任何意义。”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刘承洛了解到其实在测验前,他就一直有这种观念,认为自己不久就会去世,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也做过身体检查而且各项指标都正常。
自己也认为这种想法很荒谬,但是就无法摆脱。
这种想法又无法跟父母说明,心里很苦恼。向刘承洛倾诉之后情绪有了一定的好转。

通过观察和交谈,刘承洛了解到阿洋是一个性格内向、行为谨小慎微、学习一丝不苟,凡事追求细节的男孩。
刘承洛对阿洋说:“你出现的是强迫观念,这需要一个干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我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及共同努力。”
刘承洛对阿洋谈了我对他强迫观念出现的原因,进入高三学业压力骤增,他精神上的压力也很大,他想退缩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父母都不会允许的,所以就出现了强迫观念来缓解他精神上的压力。
可强迫观念的出现使他感到恐慌,他想压抑它,但他的注意力过多地指向它,他过分的注意反而使它更频繁地出现,这就形成了循环。
模拟测验成绩不理想更是加快了它的爆发。
刘承洛说完后阿洋点头表示同意。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洋认识到,我们每天都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失误。
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从而失去信心。
自信产生于努力之中。许多陷入完善想法之中的人三思而再思,却不去行动。
这也使阿洋认识到,改变是需要长期努力的,但只要坚持去做总会成功的。
根据阿洋的记录和述说,强迫观念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他自己也感觉精神好多了。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洋微笑着和刘承洛打招呼,他说他已经不怕啦,不去评判,也不多想,只是做自己的事。
还告诉我他又去上学了。

看到阿洋快乐的样子我心里真是高兴,刘承洛鼓励他坚持下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