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妍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有一个弟弟正上初中,父母均在学校当老师。

她自述内向自卑,对人对事较在意。
阿妍进入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咨询室时情绪有些低落,行为比较拘谨,但在咨询过程中,能较为详细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问题,自知力良好,求助想法强烈。
在校区的西门外,有一家包子店,阿妍只要是回宿舍,或者去学校,必然要经过那里。
卖包子的人老远就盯着她看,对方长相并没有奇特之处,也不和曾经讨厌或憎恶的人相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就是害怕对方看自己,不敢经过,由于住在校外学生宿舍,绕道都没法绕。
其实刚开始她们宿舍的人都去那家买包子吃,后来同宿舍的室友想吃那家的包子,但是老让她去买,而自己觉得那个卖包子的一边卖包子,一边收费用,挺不卫生的,几次之后她也不去买了。
结果后来那个卖包子的人,老远看见她走过来,就盯着看,把她看得很不舒服。
刚开始不敢回看,后来只要经过那里,便面红耳赤、手心出汗,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几个月了。
每次上学或放学从那里经过,心里总是想着那个人要是不在就好了,要是那人没出摊,或者不在,心里就好过点,要不然,一天心情都不好。
以前只是心里害怕从那人面前经过,现在情况严重到自己一个人不敢从那里经过,身边总要有人陪着才可以。
如果旁边没有人陪着,就站在远处等,总是要等个人一起才敢走。
现在常常为此心情紧张,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业效率低下,已严重到影响她的生活。
她为此非常苦恼,因此前来咨询。

在认知方面,阿妍存在扭曲的想法,对同学的要求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对他人的看法过于在意。
由于家庭状况不太好,学业成绩一般,家长的忽视、老师的冷落、她不太会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加重了阿妍的自卑心理,这些是形成目前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阿妍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不能成功与人沟通、交流,在面对室友的要求时,心生不满,不想去做,却又不能勇敢说不。
在面对卖包子者的眼神时,内心逃避。
阿妍自幼内向自卑,自尊心强,这些人格特征是阿妍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深入沟通,阿妍消除了紧张情绪,增强了对我的信任。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阿妍反映心情好多了,内心不那么紧张,整个人也感觉轻松多了。
阿妍总是寄希望于对方改变,希望那个卖包子的搬走了不卖了,或者没出摊、没四处张望等,经过分析阿妍认识到这种想法是不可行的,解决不了问题。
只要解决好自己的内心困扰,那无论谁在那里摆摊都无所谓了。
其实阿妍不是讨厌吃这家的包子,也不是讨厌这个人,而是觉得室友老让她去买包子,心里不愿意,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找了个借口,说那个人不讲卫生,一边卖包子,一边收费用,但是时间长了,自己强化了这种认识。
再加上她经常去买包子,那卖包子的人可能已经认识她了,觉得这小姑娘怎么这么久没去买包子,以前的老顾客怎么不来了,所以一见她就老远地看她,而没有别的意思。
她一方面自己不想给同学们当跑腿的,另一方面又觉得不好意思面对卖包子的,觉得没什么原因不去买包子,由刚开始的不好意思见卖包子的,而卖包子的又偏偏盯着她看,她愈加不敢回看,只好低下头匆匆而过,时间久了,就成现在这个样子。
室友其实对她也是友好的,室友可能刚好凑巧有事让她买包子,并没有贬低她,觉得她好欺负,指派她去买包子之意。
她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恐惧表现,与内向自卑而又自尊心强的人格特征有关,这也是导致她目前困境的原因。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使阿妍领悟到面对别人的要求,自己不想答应时,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拒绝,而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让自己感觉很委屈。
刘承洛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妍的病理性记忆,初二的时候,她作为学习委员,主动帮室友阿媛做练习。
那天她还特意叫来前几名的学长一起做练习,想给室友惊喜。
没想到室友当场摔门而去,她惊愕地愣在原地,不知道怎么回事。
而且后来室友还在班级群里发暗讽,有些人就喜欢抱学霸大腿。
她不知道她们之间产生了什么误会,她明明一片好心想帮室友,却反被室友攻击,内心感到很委屈。
刘承洛对阿妍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低落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妍不仅可以直视卖包子的人,而且还能给别人捎包子吃,恐惧表现已经很久没出现了,并和室友相处融洽,日常学习、生活愉快充实。

阿妍认识到自己人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有问题时愿意主动和同学沟通交流,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