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访者阿明是一名高一年级的男生,他存在严重的网络沉迷和抑郁表现,课堂专注力明显下降。

他和家庭成员及同学的交流较少,反复回忆失败经历。
当他被要求离开游戏时,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愤怒情绪,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和自伤冲动。
父母双方工作繁忙,他们采用惩罚措施来解决问题,导致亲子间冲突升级。
阿明多次拒绝返回学校,并在房间里持续玩游戏,和家长发生冲突时,会有自伤行为。
阿明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业难度陡然增加,成绩从中等偏上逐渐下滑,自尊心受挫。
父母对阿明的期望较高,因为成绩下滑指责阿明,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
阿明人际沟通能力不强,不主动和同学交流。
阿明在游戏里打败对手时可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而现实中的不断受挫让阿明沉迷游戏。
刘承洛通过深入沟通,与阿明建立信任关系。
考虑到阿明对干预的强烈阻抗,他认为父母在干涉他的生活,刘承洛向阿明表达理解和接纳,询问他在游戏中的感受及收获,避免过早讨论减少游戏时间的具体要求。
通过深入沟通刘承洛发现,阿明在“游戏失败”“感到被孤立”和“被父母批评”后,情绪波动明显,陷入扭曲思维。
他总是回想起父母的指责,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同学们总是嘲讽、孤立、看不起自己,只有在游戏里才能体验到快乐,才有片刻安宁。
刘承洛与阿明的父母进行家庭指导,了解家庭沟通模式以及父母对孩子现状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父母表示曾尝试强制禁止阿明玩游戏,但加剧了家庭冲突,导致了阿明的多次自伤行为。
刘承洛邀请父母探讨更有效的支持技巧,避免使用惩罚手段解决沟通及游戏问题。
带领父母进行情感回应练习,父母在冲突发生时,尝试表达感受而非指责,例如:“我们担心你花太多时间在游戏上,可能会睡眠不足”。

刘承洛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明思考游戏带来的满足感和逃避功能,帮助阿明从内在找到减少游戏时间的理由,如提升成绩,与同学们建立关系得到陪伴与支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理解。
阿明逐渐接受了干预,并开始尝试了解自己的情绪波动,逐渐激活改变的动力。
父母开始理解使用支持沟通的重要,家庭关系有所缓和。
刘承洛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阿明认识到这些想法并不是事实,学会用更客观的语言描述问题。
刘承洛逐渐发现其思维模式中的扭曲想法,逐步引导阿明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运动等领域的潜在优势,并鼓励他进行实践以验证这些认知。
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帮助阿明与扭曲想法脱离认同,将其视为“想法”,而非事实。
增强自我价值感,减少回避行为,练习具有建设性的行为模式,提升有效人际沟通技能的熟练度。
刘承洛鼓励他参与运动或兴趣班,帮助他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成就感,并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奖励,增加现实生活中的满足感。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明在与家人和同伴的沟通中,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引导阿明正确表达需求而不引发冲突,鼓励阿明主动与老朋友恢复联系。
他主动向同学发出问候,尝试建立新友谊,并向同学发起社交请求,讨论失败后的应对策略。
引导他建立健康的社交边界,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明的游戏时间逐渐减少,开始参与班级活动和同学相处融洽。
情绪稳定度有所提升,父母的支持方式也发生了正向变化,与孩子合作而非对抗。

阿明的生活状态明显改善,能够主动规划日常活动,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