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黎是一名高三年级的男生,他感受到巨大的学业压力,自述难以有效应对,对自我能力严重怀疑,对未来感到非常迷茫。

情绪时常处于躁狂状态,感到兴奋、快乐,也时常处于抑郁状态,感到沉闷、低迷、焦虑、烦躁和忧郁。
阿黎与父亲关系僵化,沟通很少,入睡困难3个月。
阿黎中等身高,身材偏瘦,穿衣打扮正常、整洁,微微皱着眉头,略带腼腆,有点刻板。
语速慢,声音很小,在咨询时有点像刚睡醒的样子。
阿黎思维迟缓,语句不完整,思考很久才回答。
不过近来咨询时,阿黎从表情、语言方面都有所好转,语言思维有连贯性,但面容看起来仍有些憔悴。
阿黎一岁半左右母亲因车祸去世,随后一直跟随父亲生活,父亲有家暴倾向,经常对继母拳脚相加。
阿黎16岁时,父亲与继母离异。
阿黎与父亲很少沟通,父亲从不关心阿黎的学习状况和在校期间的生活状况。
阿黎从小自卑、胆小,不敢大声说话,曾受过同伴欺凌。
父亲对继母不好,阿黎也不喜欢继母,每当回忆起过往经历,阿黎时常情绪低落或躁狂。
阿黎基本不和同学交流,喜欢坐靠墙的座位,自述这样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阿黎就读于某市一中,英语基础较好。
高二时期,阿黎因学习压力大、失恋和父亲发生矛盾等原因曾进行过心理咨询,部分行为得到改善,后寄宿在姐姐家。

春节回家后,阿黎曾与父亲发生严重肢体冲突,指责父亲没有出息,自述很害怕,经常做噩梦,既希望父亲外出打工又希望父亲回家照顾自己。
他告诉姐姐自己想去寺庙忏悔,认为自己有罪,不应该与父亲发生肢体冲突。
高中期间,阿黎经历了一段网恋,换过几任女朋友。应激事件是失恋。
失恋后阿黎产生严重学业倦怠和学业拖延,白天逃课,晚上会在寝室阳台撕心裂肺地哭,长达几小时。
阿黎感受到学业压力大,经历了失恋这一重要的生活事件,失恋是导致阿黎出现当前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
具体来讲,高三所面临的学业压力以及分手事件共同触发了阿黎的心理问题。
这些直接诱因使得阿黎情绪异常低落,从而导致阿黎社会支持减少,学业效率下降,进而加剧了自身的心理问题。
阿黎的扭曲想法,主要引发了低落、无助、担心的情绪反应,随之而来的行为表现为一直喝咖啡,强迫自己学习。
因为阿黎幻想以后的生活大多是成功正向的事,随后逐渐出现回避行为。
阿黎的内心支撑是之前认识的女生,关系良好时,阿黎人际关系良好,学习动力很强,只要内心支柱塌陷,阿黎就会号啕大哭,躁狂、易被激怒,随之而来的是出现行为异常等。
阿黎从小聪明,自学能力强,持有能力增长观,英语基础好,好胜心强,有对财富的渴望,这些特质共同导致他逐渐发展出扭曲的想法。
阿黎更有对女生关爱的渴望,每段感情都处理不好。他认为这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母亲,觉得自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加重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强化了童年发展出的没有能力的感觉。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处理阿黎与父亲、同伴沟通中的负面问题,鼓励他扩展业余生活。
通过姐姐的协助,加强阿黎与父亲之间更深层次的沟通,帮助他从回避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转向安全型依恋。
通过对姐姐进行家庭指导,鼓励她为阿黎提供更多支持,减少责备和回避行为,并通过姐姐来改善阿黎与父亲的关系,从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内部沟通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阿黎毕业准备没有成效、学习也不好。
他自述应该让各方面都满意、觉得超过身边同学才是成功,由此引发了他低落、无助、担心的情绪问题。
对阿黎进行自身学业能力的优、劣势评估,人格分析等,他很快意识到,除了客观的情境因素外,自身比较在意、要求高等人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与问题的出现密切相关。
阿黎在家针对父亲,要求父亲改变自己认为不好的习惯,认为父亲没有承担家庭责任,还认为在自己儿时,母亲是为保护自己而遭遇车祸去世,他对此非常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阿黎理解和识别躁狂发作的表现,让他认识到高涨的情绪、冲动的行为及过高的自我评价并非真实的自己,纠正他不合理的认识,帮助他把这些表现归因于问题,并非来自现实生活的反映。
同时,引导阿黎管理好自我生活方式,学会压力应对方法,保证其每天获得充足的睡眠,使阿黎比较自己目前的表现与躁狂状态的表现,从而获得更为客观的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
阿黎因失恋导致撕心裂肺地哭泣,做任何事情无动力。
阿黎认为失恋就是对自我的否定,将来不会有人再爱自己了,其情绪体验悲伤,导致抑郁发作以及入睡困难。
刘承洛通过记忆重组干预,让阿黎看到失恋是两个人相处不好或者人格不合,并非阿黎自身原因,从根本上消除认知方面的问题,修正其潜意识的创伤记忆。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黎未出现自伤行为,控制情绪的能力有所提高。
他胃口恢复正常,入睡困难问题消失,身体和内心状况保持良好。

经过回访,阿黎情绪稳定,能够专注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并重建了合理的社会认知与价值观,从而减少了自卑感,提升了自信心,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心理素质。